凤姐被指患“自恋型人格障碍” 专家呼吁结束嘲笑 心理_保健养生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4月6日讯继前日高调亮相后,“凤姐”罗玉凤继续在广州演了一场“征婚秀”。一场戏越闹越大,引来众多围观者,凤姐也似乎在“嬉笑辱骂”中“自得其乐”。昨日,心理学专家分析了凤姐的行为,认为她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病人,呼吁全社会结束对她的嘲笑,并表示,凤姐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接受治疗。

凤姐=“自恋型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武警广东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认为,凤姐患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标准第四版(DSM———IV)中“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凤姐表现符合“一种需要赞美的,包括幻想和行为上漫延的无所不能模式。缺乏共情的能力。”

“在罗玉凤的幻想中,她认为自己的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面对过去男友,她没有丝毫同情,幻想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白马王子不能自拔;面对大众的质疑、嘲笑,表现得高傲自大……”何日辉说,凤姐的表现符合“自恋型人格障碍”大部分判断标准,是极为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病人。

大众“看客”心态不可取

为何凤姐能走红?“这是凤姐和大众的一种相互满足!”何日辉说,凤姐在嬉笑辱骂中自得其乐,满足了自恋心态,大众也满足好奇心、偷窥欲和攻击本能,大家配合“默契”。

何日辉称,相比起看热闹,社会大众更需要做的是关注凤姐等“扭曲”的“贫二代”的心理健康。“这场闹剧该收场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嘲笑罗玉凤,因为她是一个病人,我们嘲笑她实际上也反映出我们的无知和自私。”他认为,凤姐亟需接受专业治疗,尤其是心理治疗。

何日辉表示,凤姐虽是个案,却反映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改革开放而引起的社会贫富差异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地冲击,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愿望很强烈。这个时候若心态调整不好,采取非常规手段,就很容易出问题。”他建议,社会要多关爱这些人群,给他们归属感,减少恶言中伤或冷漠的言行对当事人带来的刺激。(曹斯 陈枫 沈云芳 肖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