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对象不明确 作物生长期中往往是几种病虫同时发生,不了解各种病虫的生物学及生活习性而滥用农药,如用拟除虫菊酯防治红蜘蛛,甚至用杀虫剂防治病害。
喷药时间欠佳 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有两种情况,一是打药不及时,不见病虫不打药,看见病虫大量发生了再打药,以至延误了打药的最佳时间,以后虽连连用药,但收效甚微;另一种情况是不按指标用药,见虫就治,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随时都可见少数病斑或害虫,见虫就治,见病就防,有虫无虫打保险药、放心药,浪费人力、财力。
喷药质量差 打药时怕费力,图省事,药液布不到位、不均匀,植株内膛、叶背面往往不着药,有的随意加大喷雾器片口径,甚至将片去掉,使喷出的药液不均匀接触虫体,这样就难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不管天气、时间、随意用药 不顾高温、高湿、刮风等天气,随意打药造成防治效果差,甚至发生药害或人员中毒。
害虫产生抗药性 第一,用药品种单一,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使害虫很快产生抗药性;第二、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后2-3分钟见虫死就认为该药或浓度有效,否则加大用药量,结果使害虫很快产生抗药性。
药物混配不当 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或发生药害。
忽视生物控制作用 喷药不注意保护天敌,习惯用对硫磷等广谱性剧毒农药,造成大量杀伤天敌,尽管频繁用药,效果却不佳,并使害虫更加猖獗。
明确防治对象,正确选用药剂,做到对症下药 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或虫,同时要了解农药的特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病虫不同种类及发生期、发育阶段,选用相应的农药种类、剂型和浓度,做到对症下药。
搞好预测预报,适时用药 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实际中应注意,在详细调查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规律,弄清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在确实需要时再进行施行,同时要考虑施药时应是病虫生命史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为害时,如害虫三龄前的幼龄阶段以及虫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危害之前是防治最佳时期,防治病害要抓住初侵染前或发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之前进行。
提高喷药质量 根据病虫在植物上栖息为害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或器械,如山楂叶螨在果树叶背为害,且前期内膛较多,达到防治指标后遍布全树,因此喷药要掌握“打膛打尖,绕树转圈,掏窟窿打内膛”,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做到全树喷药均匀周到,虫体匀着药液;此外,在喷雾时还必须注意喷雾的压力要大,在植物上的展着性才好。
选好天气和时间 打药要注意天气变化,尽量安排在好天进行,刮风下雨或即将下雨时不要打药,以免影响药效。
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和控制药剂用量。试验证明用高浓度药剂比低浓度药剂产生抗药性快,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切忌随意加大用药量。
科学混用农药 农药混合后不应在物理或化学上出现不良反应,如混合后药效降低,增加对人畜毒性或产生沉淀等。碱性农药与酸性农药不宜混用,微生物农药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混合后会产生硫化铜沉淀,其溶解后产生过量铜离子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故不易混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 当害虫较少而天敌较多时,可不喷药,害虫较多,非喷药不可的尽可能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影响不大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