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荷兰画家凡·高的一批自画像,当中,创作 于1889年的一件从1400万美元起拍,最后出人意料地以7150· 25万美元成交,创下了绘画拍卖史上第三高纪录。而凡·高另一幅画作《加歇医生的肖像》此前早已雄踞该纪录首位,拍卖价为8250万美元。如此高得惊人的价钱,的确令人咋舌。价来自何处?第一位,自然是艺术的魅力;其次,这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热度有很大关系。艺术品拍卖,在世界拍卖市场上历来就是叱咤风云的主力军,虽然也会出现低谷期,但总体来看,其热度呈现上升趋势。“高温”的市场,必然孕含着“天价”的神话 。巨额的热钱,出于占有或投资、投机的目的,追逐有限的稀世藏品,标的价钱节节上攀就不奇怪了。
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布局上,我国香港与纽约、伦敦遥相呼应,形 成了全球拍卖热线。以香港为例,作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大拍卖市场,她拥有 苏富比香港公司和佳士得香港公司这两大巨擘。在国际拍卖业中,苏富比和 佳士得堪称龙头,它们都把艺术品作为拍卖的重头戏,多次创下单项品类拍 卖世界纪录。它们分别是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港设分支机构的。香港拍 卖市场还有协联、中兴、永成、中艺等“本地姜”。香港上拍的物品包罗万 象,从千元的邮品到几十万元的古旧陶瓷器,从万元的名家字画到千万元的 珠宝首饰。其中中外艺术品拍卖已引起世界瞩目,并由此成为极具影响的拍 卖中心。早在1988年5月,这里拍卖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大碗,成 交价达2035万港元,创下明瓷纪录;次年,傅抱石的《九张机图册》以 341万港元成交,打破中国近代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这里诞生的纪录真 不少。
1992年,我国恢复艺术品拍卖,深圳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 画精品拍卖会”,此后几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艺术品拍卖的槌 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不少流出海外的藏品也回来参拍。国内收藏家群体 正在形成和扩大,他们对经济形势、投资市场及流通作品作了一定的研究后 ,艺术品所具有的保值升值的特点刺激了他们的收藏欲望。有了需求作为基 础,艺术品拍卖市场自然好起步。1996年,北宋张先《十咏图》以1980万元、傅抱石《丽人行》以1078万元送拍成交,让人看到了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潜力和希望。不过,1997年春的高潮后,我国艺术品拍 卖市场出现了调整,表明原有的兴旺既有可喜之处,也有“虚火过旺”之嫌 。这主要是由于竞争激烈,拍卖会过滥,使得拍品总体质量不高,甚至真伪相间,这不能不影响市场热情。但不少收藏家和投资者相信,艺术品拍卖作为市场的宠儿,在调整中探索更佳的发展道路,前途依然无量。目前,艺术品的无底价拍卖、低底价拍卖得到积极尝试,对此,人们的评价虽多有分歧,但市场的热情正在被重新唤起,买气渐渐聚拢。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睛,和巧于理财的脑袋,是不会不注意艺术品拍卖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