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讯警察不好当,他们不仅是易发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而且每年成都公安系统科级干部因压力大辞职的有20人左右。昨(2)日,成都市公安局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签订协议,正式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确保产生心理问题的民警尽快恢复常态,保持心理健康,以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态投入到紧张的警务工作中。
小调查 不少警察需要心理治疗
2009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联合川大华西医院对民警进行灾后一周年的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在收回的975份有效问卷中,有12位民警需要心理确诊和治疗。为此,成都市公安局初步建立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该中心的心理行为训练场周围是模拟的悬崖峭壁,以及30米高的大楼,一名特警进行了攀岩体验。“飞哥,你的目标是爬到顶哦!”“抓紧,注意腿要紧贴崖壁,抓住左上方的石头。”几位战友在下面打气。最终,“飞哥”只爬到一半就摔了下来。“这其实是一个提升心理素质的训练场地,加强民警的团队合作能力。”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滨说。
中心心理减压室设置有为疏导愤怒情绪而设置的充气假人、舒适的躺椅、针对各种情绪配置的不同音乐等。刘滨说,这些都是为前来寻求心理辅导的民警布置的,心理咨询师会在一旁给予心理辅导,达到治疗的目的。
压力大 自请降3级下基层
成都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马德强说,近两年,不仅基层民警感觉压力增大,就连中层以上的干部也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他曾认识一个人,原来是科级干部,但因为压力大,主动降为副科级,可干了一段时间后,仍感到压力大,又主动下基层当了民警。据他所知,科级公安干部因为压力大而辞职的每年有20人左右,而民警主动辞职的也占了一定比例。
个案A 不信任别人他天天失眠
杨光(化名)是成都某派出所民警,今年40岁。一个多月前,他到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反映,他失眠已长达三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每当自己值班时,他总要事事亲力亲为,哪怕忙不过来,都要揽到自己做,“老是担心人家做不好。”即使已经处理好的事,总要回想,怀疑自己这样处理是否妥当,人家是否会有意见。“感觉自己神经都绷紧了,总是放松不下来。”长期的失眠也让杨光日渐消瘦。无奈之下,他来到了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求助,“我怀疑自己有强迫症。”
经过交谈,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杨光紧张的心理状态源自于几年前一件事。有一次,杨光将自己没处理完的案子交接给同事处理,没想到同事没处理好,导致杨光受到批评。就是这件意外事件影响了杨光,由于放不下,他渐渐变得紧张、焦虑、不信任他人。中心工作人员对杨光做了心理测评,建议他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再辅以心理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心理调适,杨光渐渐摆脱了失眠,心情回复到了正常状态。
个案B 压力不释放 同事觉得他怪
30岁的民警小张最近很困扰,前段时间参加单位组织的一次心理测试后,他觉得自己心理出了问题,之后,他主动联系了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小张焦虑地说,他感觉和同事关系很紧张,脾气也比以前暴躁,有时总感觉人家在背后说他坏话。而同事则认为,小张的脾气很怪,跟他说话,他都懒得理,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发大脾气。
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小张本来性格内向,在长期高压工作中,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式疏导压力,导致脾气越来越暴躁。小张经过三次心理辅导后,渐渐感觉自己的性格,和同事的关系有所好转。
专家观点 警察属易发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教授马渝根:
警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人在压力之下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心咨询的警察不少,他们大多反映“不想干了、压力大”,属于易发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从情绪上来讲,烦躁焦虑时间一长,就容易变成忧虑,反映在工作上便是恐惧和逃避。
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滨:民警可以选择运动、读书、和家人在一起等等任意一种喜欢的方式排解压力,当感到需要帮助时,可以直接通过电话、网络、以及亲自前往中心,或去找专家做心理咨询。(天府早报 关义霞 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