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向生活张望
时间:2005-2-23
当“设计”已成为一种口号,时尚的追求时,“生活”变得陌生而遥远;当生活不再是“感受”,而是“形式”时,面对绿水青山,春花秋叶,我们还会剩下多少感动?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张望夫妇来说,从真我出发,在家的定义中,塑造一种能使思想外延的空间,是他们对家达成的一致。
当初看房子时,最让他们夫妻心动的,是站在房子的二层,飞入眼帘,即是远处的高楼尚未挡住的绵延的青山。这一点成就了他们和这房子的缘分。整理空间,是房子装修时必然的步骤。整个房子在空间上的硬伤,在他们看来,莫过于客厅和餐厅之间的视觉通透被墙所阻断。经过和物业的协商,整面墙被打掉一块。这桩心事转化为视觉的愉悦后,夫妻俩决定不再对空间作其它的改造。他们觉得,现在的空间格局,在使用上已是基本合理,不必浪费财力做过多梳理。毕竟,形式在他们眼里还不是首位。张先生认为在空荡荡的房子中营造出人的气息是最重要的,不然,家和宾馆又有什么两样呢,家应该是随处都能传递出主人气息的所在。
他们的家是复式结构,在最顶层。张先生夫妇喜欢简洁、理性的外在造型,他们认为生活不需要过多的拐弯抹角,一家人在一起,坦率、自然为本。有了这样对家的理解,他们决定一层的空间主要以矩形、直线条为主框架。在走廊、阳台等细碎空间的顶部,他们选择矩形的胡桃木横梁为装饰,小空间被联为一个整体,和长方形的客厅、餐厅顶部空间相呼应,简洁、清朗、直接,衬托出理性的大感觉。
大感觉有了,细节的感性处理就显尤为重要了,失去细节的房子只是一个空壳,这一点也是张望夫妇所着意强调的。当然,这种处理不是简单的物件堆砌,是个性化和艺术感受力的体现。为此,他们颇费了一番心思。影视墙的拐角处,青花瓷罐中,是张先生亲手采摘的一大捧莲蓬。植物自然的曲线变化打破了矩形的僵直,源自乡野的古朴气息在封闭的空间中传达着人的心绪。感受着莲蓬朴实的气息,他们觉得还应该在旁边放置一尊石佛,佛在自有莲在,两者结合产生的禅意能够使整个客厅飘浮起灵动的气息。张先生觉得单个的物件放在那里未必会精彩,要学会搭配,更重要的是理解物件被赋予的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意向的呼应自然会生出生动的气韵。延续这一思路,影视墙对面的沙发旁边的小方桌上,瓷瓶里,女主人随手放置其中的摘自郊外的一大束野芦苇,正泼辣辣地昭示着秋天金黄的印象。芦苇旁边,拐角的墙上,在矩形的木质像框中的,是女主人的黑白照片。冷静与奔放,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梦想,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在这个家里,饰品的摆设看似随意,但随意中能达到的精确和生动,体现了居住者的创造力和悟性。
这个家是素雅的,从事绘画的主人在颜色的运用上,选取灰白、黑褐为主调,灰白色的瓷砖地面,黑褐色的胡桃木横梁奠定了视觉上的基础。这两种颜色都不饱和,更容易包容家里其它物件的色彩,以达到整体的和谐和圆融。张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中庸的选择,有时候,强烈的饱和色彩对比也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但在他,只愿这样用色。
中国画,一直追求的就是跃动在黑白,阴阳之间的境界。他们在颜色运用上的体会是家里的色调不能超过三种,过多,则色杂则无序,容易引发色调上的冲突。不是人人都能掌控得了多色调的运用,那需要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感悟力。
随性、自然、本质,是他们夫妇对生活共同的要求。文人气质的张先生更是向住能够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中拥有亲近自然、放飞心绪的居所。为此,他们在房子的二层广种植被,角落成了他们家与自然对话的地方。层层绿意延伸着视觉,绿意以外,是绵延的青山。夏日的傍晚,夫妻俩可以手捧着香茗,在竹叶的沙沙声中,欣赏“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这样的空间中生活,吸一口气都会满是畅意。自得的张先生索性把二层辟成工作室和休闲区,一个绝对自我的空间,充满了精神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