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家居:看得见风景的画室(组图)
时间:2005-2-23
画人:何俊华
国画画家。1962年出生于广州,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刘斯奋艺术助理,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州市老年诗书画影艺促进会组联部部长,梅州画院画家。个人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术展览。出版有《何俊华国画选》。先后在广州、中山、顺德、上海、西安、长春举办个人画展。
水襟堂是何俊华的画室,这是一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在静静的香江天鹅湖边陲和大片大片的白桦树森林间。清晨,轻推窗,迎面吹来一缕清风,清新得连树叶的鲜甘味儿也闻得到。回眸间,一抹鱼肚白银光象水银般泻入画室,让寂静了一夜的家居充满灵气,活色生香。虽是画室,却并不仅仅是“工作空间”。其无论从空间切分、还是意境营造,水襟堂更象何俊华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个忠于自己的“家”。于是,当我们想知道一位中国画画家是如何在家居空间中体现国画特有的美感和意境时,水襟堂可作为一例。
布局
图:水襟堂,一个国画画家的第三空间。
水襟堂的国画特色,从内空间的分隔就体现出来了。客厅、画区、卧房,很象顺次陈列的三幅长卷。“比例失调”的长卷、立轴,恰是国画的构图方式。
这原本是一套3室1厅的单元房,施工时按照何俊华的要求改成了两室一厅。两室组成的卧室区“藏”在里面,画区和客厅则融合为一个大厅堂,一个茶室则宛如一幅“立轴”,既增加了空间的情趣,又使两个空间自然地衔接起来。
在大厅堂这个空间内,三个区域又各有各精彩。尤其是茶室,一尊古色古香的茶墩,格外抢眼,不称其桌,因为这是一方重达2吨的红豆杉木料制成的。
在展示着浓烈中式风格的房间里,何俊华别出心裁地将一套很现代的皮沙发摆放在客厅中心位置,这个独特的创意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却并没有破坏这个空间依然充溢着的强烈的中式氛围。
美感

图:“百马图”由陶艺家左正尧烧制,成为家中亮点。
一位画家的家,恐怕比普通人家更加注重美感。这种美感的呈现,可以是一种无巨细的精致,也可以是一种井然的秩序,还可以是多色彩的完美搭配。中国画本身具有一种极强的美学特征。水襟堂以黑、白、棕三种沉稳色调为主,但通过浓淡的变化,各个区域都不乏味。在平常百姓的家居中,如果也以国画色调为家居主色调,最难之处便是墙面装饰效果的营造。白色墙面若是缺乏装饰,便会让室内顿生“枯寂”之感。但挂一幅平常字画,更觉的落魄平庸。故而要让中式家居蓬壁生辉,墙上定要挂名家字画。
本以为何俊华会在水襟堂内悬挂自己的心水佳作,但一挂客厅,一悬画室的两幅国画,却是出自何俊华的两位老师陈金章、陈章债。何俊华说在自己的家里,当然要挂恩师的画。这两位画家在用墨的浓淡把握上各有各精彩,不但装饰了空间,还使两处区域出现了不一样的浓淡效果。
意境

图:鸡翅木的画案
国画和诗词一样,都讲究看得见的里面要有看不见的,此所谓意境。水襟堂内,但见何俊华随手拿起一块顽石,便能讲起一段故事,可知这家中的种种物件,都记录着主人的水墨人生。
客厅一角摆放的一个古朴的大石磨,格外抢眼,待几人轮番赞赏之后,何俊华补充说,这石磨来自林凤眠的故居。那一次何俊华去采风,来到林大师的故居。采风之余,何俊华还想把院子中一块闲置的石磨盘带回留做纪念。但是故居的主人,林大师的弟媳听明此意直摇头……就在何俊华怅然若失只能归去时,被一位村民追回。原来,主人的意思是那块石磨盘破了,不能送人,如果喜欢,林家还有一件完好的石磨……于是,这石墨便跋山跋涉水,来到了水襟堂。
茶室背依的工艺墙,应该是这家中最大一件摆设。每块砖上,都有一匹马,共计九十多块,起名“百马图”。这也是出自名家之手———广东省陶艺家左正尧亲手烧制。
此外,鸡翅木的画案是一个家具厂送来的。他们留下了画案,带走了何俊华的5张国画。还有龙眼树根雕刻、石湾的陶瓷、东北的树化石,如果一件件说来,恐怕够何俊华说个几天几夜的。
画人说家
何俊华说……

图:家居集人性关怀、视点、实用为一体。
家———半年前,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先生到番禺开会,路径寒舍品茗聊天。临别,他环顾居前屋后,笑说:“你是学山水画的,阳台外,窗台边,四周景色皆可入画,特别那天鹅湖之水,与你的画案相影成趣,妙景天成,此居室就称水襟堂吧。”,从此,我的居室也有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水襟堂。
艺术———可能是职业上的驱使,艺术创作每个人不能苟同,也不可能相仿之故。其家居设计肯定象作画一样:独运心思,既要表现局部特色,也需注重整体效果;既师承传统,还需注入新法。如大刀阔斧后,必有雕虫精技之微细处。
家居设计亦然,它是集人生感怀,视觉和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在充分体现屋主个人心思构想角度下,仍需考虑到妻子、儿子方面的理念和意见,哪怕家人提一丁点建议,我都会重视和融会贯通进去。讲到实处,艺术必须联系实际。
———时下,广州人均收入已上一个台阶,但思想观念上,仍未跟上时代发展。体现在家居设计上,很多家居设计的用品用料,既浪费又不到位,花了很多钱,却见不到应有效果。我想可能有二个原因。其一,在装修前,把设计师的完善图纸东改西划。其二,不按屋形、采光度,厅、房、厨、厕不合理规划,听从风水佬指唤,上拆下填,花了几十万装修费,最后在大厅放挂几个“胡芦”,在大门口上方弄几把镰刀、铰剪。更有甚者,在门口两侧,安上大“照妖镜”。
其实,家居有大也有小,装修也应按经济实力统筹,量力而行。所以最根本问题在于人的素质上。近阶段,我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士,见到有些大老板过亿家产,装修费过千万元,什么罗马宫庭式、欧式、美式的,五花八门,主次不分;再看,房、厅虽多,却没有一本书,更别谈什么唐诗宋词,再问,连一支毛笔也没有。更觉奇怪的是,生在花城的广州老板,倘大的家居然连一束几元的鲜花都没有。这样的家居,缺乏的就是文化,而不是用钱买回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