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开始流入国内市场。90年代初,以上海凯歌,广州万宝、环保,南海富士宝等为代表的品牌厂家开始在国内市场掀起一股猛烈的电磁炉旋风,“冷脸热心肠”的电磁炉以新的技术形象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厨卫新品,特别是其轻便、环保与多面手的形象,成为家电家族的新贵。去年,电磁炉在全国“热”了起来。以富士宝、容声为代表的传统强势品牌在中国掀起了价格大战,特别是在四川及重庆这些爱吃火锅的地方,电磁炉在十几个品牌的价格大战下,终于脱下贵族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曾在成都几大商场创下了一天销售4000多台的奇迹。
湛江红牌电磁炉制造中心总经理李致上认为,价格战不仅打破了电磁炉市场的坚冰,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参与市场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由于近年来家电产品的相对过剩,导致家电厂商纷纷降价以吸引消费者,致使厂商利润大减。资本追逐利润的天然特性及品牌扩张的内在欲望,导致企业要寻求新的去向,而电磁炉行业的相对高利润及中国市场的无限前景(中国约有4亿个家庭,实现10%的电磁炉普及率就将是天文数字),将不少厂家吸引至电磁炉行业。但由于不少厂家早期多采用浅层次的OEM方式,导致市场上约有300个品牌在混战,使电磁炉市场进入了混战的“战国时代”。
国内投身于电磁炉行业较早的企业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走传统的渠道模式,但在产品的总体形象设计方面未能很好地跟进,加上品质的不稳定,市场份额正在退缩。而近年来,一些家电知名品牌纷纷跟进逐鹿国内电磁炉市场,如美的、科龙、格兰仕、格力、容声等,还有以正夫人、爱美特、小太阳组成的台湾兵团等。他们以其在家电市场的知名度和成熟的营销网络,很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品牌使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技术市场的成熟是引发价格战和品牌经营战的基础,如果把价格战比作抢占市场的“矛”,品牌战略便是保护市场的“盾”。价格战的持续将会把市场上的“杂牌军”清理出局。因此,品牌经营将是电磁炉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