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南部县级市瓦房店,三年前把六家公立医院推向市场。时至今日,关于这场改革的三个问号仍高悬于人们心中:国有资产有没有流失?政府医疗监管能否到位?医疗公益性如何体现?
六家医院“四种模式”
辽宁省瓦房店市有103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30万人,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600多家,规模较大的医院有10家,其中包括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人民医院及中医院等六家原来的公立医院。由于医疗行业竞争激烈,改制前这些公立医院普遍生存艰难,大部分医院床位利用率不到一半。
2003年4月,瓦房店市确定将六家公立医院全部改制。改制原则有两条:一是买断工龄,人员身份置换;二是国有资本退出。
买断工龄按上年职工月平均收入乘上工龄来计算,平均每个职工三万元左右,职工由事业单位性质转为企业性质。同时,政府为所有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为此,瓦房店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万元。
国有资本退出主要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则形成了“四种模式”。第一种为托管经营,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的资产仍为国有,委托改制前领导班子经营;第二种模式为全员股份制,院长所占比例不超过30%。二院、中医院采取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为院长控股制。三院、五院采取这一方式。其中三院院长占78.5%的股份;第四种模式为医院整体拍卖,四院即精神病院以430多万元的价格拍卖给当地电视台广告部一位负责人。
改制成了“双刃剑”
记者调查了解到,改制的作用几乎是“双刃剑”。一方面,改制医院在竞争压力下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医疗价格,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得到承认;另一方面,竞争无序引发的广告大战、抢夺病人和医生现象,又使当地医疗秩序陷入混乱。
记者在当地几家改制医院采访了数十位患者,大家普遍反映,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比改制前好了。在三院内科619病房,60岁的患者滕金臣告诉记者,现在的医生、护士态度相当好,非常负责任。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各医院医疗价格有所下降,有的医院单纯阑尾炎手术只要600元。瓦房店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涛说,改制后各医院门诊药价基本和外面药店价格相当,药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医院进药价格低,回扣少了。三院院长宋丽华告诉记者,青霉素0.89元一支,改制前三院一年用不了一件(5000支),改制后一个月就用了10来件。
改制后,一些医院为了留住好医生,大幅度提高了业务骨干的待遇,原来正高职称医生一个月2000多元,现在上升到3500元至4000元,甚至出现了四五位年薪10万元的医生。三院内科一位姓李的主治医师告诉记者,过去洗衣房的、开电梯的,都跟大夫挣的差不多,现在是双向选择,工资体现技术含量,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但与此同时,医疗广告满天飞,各家医院争上救护车,不择手断抢医生、抢患者的情形在瓦房店也不断上演。
记者夜宿瓦房店,看到当地电视台从晚上20时30分至22时的黄金时间,90%以上是各医院的医药讲座和医疗广告,改制医院是其中的主力。在《健康窗口》栏目,四院(精神病院)的两位主任大谈抑郁症、焦虑症;在《健康有约》栏目,瓦房店中医院的一位主任大谈男女泌尿性疾病治疗。四院、中医院的泌尿科广告不断滚动播出。
一些医护人员、患者告诉记者,各家医院为了抢患者什么招儿都使。有的医院和出租车司机达成协议,拉一个普通门诊患者来看病给司机两元钱,拉一个住院患者给50元至100元不等。
急救病人更是改制医院争夺的“焦点”。为此,各家医院争上救护车,有的救护车连基本的急救设备都没有。
无序竞争也使一些患者深受其害。2005年11月2日晚,29岁的复州小逄村妇女刘某在复州中医院(原隶属瓦房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临产,却被告知要进行剖腹产手术而医院没有血,让她转院。奇怪的是,医院并没将她转到只有几分钟车程、又有血库、妇产科历史长达几十年的二院,而是将其转往几十公里外的瓦房店市五院(妇婴医院)。由于当天大雾,转移产妇用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因羊水栓塞、抢救无效,产妇和胎儿全部死亡。产妇的家人告诉记者,当时去复州中医院就是看它广告声势比二院大,哪知道它没有血库!一些村民则说,都是竞争给闹的,生生把人给耽误了。
公立医院改制“三问”
瓦房店公立医院的改制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三大问题:
一问:改制是否引起国有资产流失?
记者了解到,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瓦房店市在改制过程中,采取了向医院内部优先出售的原则,并对原法人代表购买医院资产实行优惠15%的政策。同时,在一些医院无法一次性拿出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还允许医院法人代表先办转让手续,然后以医院资产抵押贷款。这样,有的医院院长仅以几十万元就“买”下了总资产达数千万元的医院。
这种“协议转让”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一些医护人员说,公立医院经营困难可以卖掉,但有的医院发展这么好,也很便宜就卖了,这么大笔的国有资产协议出售,为什么不公开拍卖?优惠院长15%,1000万元资产优惠150万元,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这种做法有什么法律依据?
公立医院:要效益还是要公益? 岂能走"高端路线"
酒店大堂式的一楼大厅,门口4名保安,17层的大楼极为安静,闻不出医院的味道;豪华病房套间100平方米,配备价值4万元的进口电子病床,一天的床位费就要上千元。近日,武汉同济医院为追逐利润而推出的“豪华病房”引来了各方争议。(8月2日《中国青年报》)的确,现在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还不能充分满足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一点看来,医院利用贵族病房来创收好像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过于追求利润的“高端线路”势必会淡化医院的“公益”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