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是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要求,结合制造工艺及美学原理设计家具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家具产品的构思、设计、定样;绘制产品施工图;制定生产工艺流程;还要针对市场进行成本合算并协调解决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广东是中国家具产业重镇,遍布珠三角地区的家具企业每年创造着几百亿元的巨大产值,但是,家具设计师在这艘巨大舰船上的地位仍然轻微……
家具设计 从零起步
据广东省家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克介绍,广东目前有超过6000家家具企业,2004年家具行业的产值为76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6亿美元。广东家具以销售总额占全国1/3,出口创汇占全国1/2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家具业的行业中心。但他也承认,中国目前家具行业仍处于OEM阶段,90%的企业都是处于原样加工、订单加工阶段。中国缺乏自主出口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只能做到“中国制造”,甚少看到“中国设计”、“中国品牌”。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是中国家具行业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家具设计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变化,王克把广东家具业的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广东家具行业快速增长的时期。随着香港、台湾家具企业的产业转移,90%的香港企业、80%的台湾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了珠三角,他们带来的是广东家具行业的产值增加、出口能力上升,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潮流信息。那个时候是香港借鉴国际潮流,广东借鉴香港潮流,内地企业再借鉴广东,因此中国家具与世界潮流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期。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家具企业根本不需要设计师,依葫芦画瓢,有个打样师傅就不错了。
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一批家具骨干企业成长企业,在企业规模、生产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之后,一些先行企业开始意识到跟着香港、台湾企业重复抄袭已经远远滞后,我们的设计人员有了更多机会到国外参观各种家具展览,一些内资企业已经可以在紧跟国际潮流方面,与外资企业同步。 进入21世纪以后,15%的骨干企业发展步伐加快,逐步重视品牌竞争战略,而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开始注重原创的家具设计,把拥有、培养家具设计师当作新的战略重点来抓,设计师缺席的尴尬局面开始浮出水面。
发展瓶颈 靠设计打开
尽管中国家具生产发展迅猛,但大部分企业一味靠跟风仿制,这样的局面导致中国家具业发展出现了两方面的困境。对于外销产品来说,随着国际经济体系的日趋成熟,注重原创设计的国家在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致出现中国面孔在国际展会屡屡遭拒的事情。同时虽然中国家具产值不低,出口量也很大,但是因为缺乏设计参与,家具工业附加值很低,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基本上就是赚了个人工工资”。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去年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木质卧室家具出口反倾销平均税率终裁,被起诉的中国家具企业不同程度地被美方征收反倾销税。出口过分依赖价格优势、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使得中国家具在国际竞争中受到掣肘。而国内市场上,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消费逐渐发展出新的需求,以城市白领为代表的消费层,追求时尚,家具需要向艺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但市场上产品的趋同化日益明显,同等档次、同类风格的产品遍布,而生产厂家不惜压价竞争,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这一切困境的背后,设计师人才匮乏是关键因素。产品独辟蹊径,才能改变被动跟风的局面。王克介绍,目前设计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家具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5年是广东家具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大量设计师,提高现有设计师水平是这5年的主攻方向。
家具设计人才匮乏
数量远远不够:中国家具行业主体由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据中国家具招聘网运营总监刘波介绍,作为家具行业招聘的专业网站,他们那里注册的设计师有两三千人,主要集中在产业比较成熟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北京、山东、四川。但这当中,有三成的设计人员是从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从车间里分管工艺开始逐步成长为放样师傅;另有将近五成的人有中专、大专学历,但是从美术、计算机、建筑等行业转而做家具设计的,只有不到两成的设计人员属于科班出身,但他们多半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按照王克的说法,广东6000家家具企业,受过大专以上科班教育的设计人员估计在200~300人之间,而全国正规院校一年的毕业生顶多不超过500人,就算一家企业只需要2名设计师,这个缺口也要三四年才能补上,更何况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全国的毕业生都涌来广东,可见这个行业的职业缺口有多大。
创新能力不足:由于专业教育起步晚,业内主要是一些刚踏出校门的年轻设计师,高水平的家具造型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结构设计师都比较缺乏。家具设计师作为正式职业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也是2004年底的事情。“受过正规训练的设计师少,有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就更是凤毛麟角。”因为从事家具人才服务,刘波说他常常遭遇这样的困境。经常有家具业老板跟他说,“有没有好的设计师推荐?薪水不是问题”,尴尬的是,符合企业需要的有行业经验和适应市场潮流的设计师却少之又少。家具设计是个注重实践的领域,就算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走出校门也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能成熟起来。
设计地位轻微:在采访中,资深设计师何启翔很心痛地说,行内模仿抄袭现象泛滥,相当一部分家具制造企业在有单可接,有版可抄的状况下,还远没有认识到原创设计不足可能带给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刘波也介绍说,他参观过很多家具企业,企业主在建设大规模厂房、引进先进生产线上肯下本钱,但在设计方面实在是投入不足,设计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也正因如此,设计师处境尴尬,知识产权不受尊重也是常有的事,设计师赵家园说起自己有两次跳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作品出来,署着老板的名字是业内常有的事,能把设计师的名字带在后面,已经算是尊重设计师的做法了。她甚至试过自己的设计得了奖,却是老板带着聘来的外国设计师上台领奖。
合力打造家具业灵魂
广东家具行业发展到目前的规模,面对激烈的竞争,突破点在设计,大批高质量的家具设计人才进驻家具制造企业是目前家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现代家具专业教育与家具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用国际化和前瞻性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现代家具专业教育,仍有很大差距与不足,目前国内开设家具设计专业的不足20家院校。因为是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同时目前的专业教育偏重于木材加工技术,缺乏建筑、环境、空间的文理交叉和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家具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结合中国家具行业的现状和需求,形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化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顺应时代和家具行业发展的要求。
如果说院校教育担负着设计师的基础培养,那么在王克看来,行业组织则负担着提高现有设计师设计水平的责任。广东将是全国首家将家具设计师纳入职称评定系列的省份。最近广东省家具协会刚刚进行了一次职业培训,10个企业、19位设计师参与的培训内容涉及国际潮流、现代家具设计概论、国际著名家具品牌案例分析、流行时尚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等。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
中国家具企业还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虽然企业都逐渐意识到了设计人员的重要作用,但很少有企业会花力气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因为这行人才流动频繁,企业怕白白为他人作嫁,刘波就有这样的经历,本来组织了很好的培训,但是企业甚至不肯放设计师出来上课,工作紧张是一方面,怕设计师“翅膀硬了”往外飞也是担心的因素。于是很多企业琢磨的是“拿来主义”,到别的企业“挖角”,而“挖角”又加剧了这种流动,增加了不安定感。一位年轻设计师说,频繁跳槽的确不利于个人发挥,每到一个企业总要磨合期,会大大削弱创作力。因此家具设计师的培养也需要企业有长远的目光,能够为设计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时间。
由于家具设计人才的匮乏,广东已经有20多家规模较大的家具厂家正尝试高薪聘请意大利、德国、芬兰、丹麦的设计师。对于国外设计师来抢饭碗的局面,王克说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办法,目前还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国外设计师本身的生活背景和对国外设计潮流的熟悉,使得他们设计的出口产品能迅速缩短与国际潮流的差距,使得中国的家具产品能够迅速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本土的设计人员在与其合作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参与设计内销产品,也可以在与本土设计师的合作中逐步调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