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坐班车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早安北京”直播节目。主持人每天都能找到一个崭新的话题,让观众发短信到特定的热线号码,参与讨论。这些话题通常充满了生活气息,保证每个听众都会有想参与的冲动。比如“六一”儿童节到来的前一天,话题是“成长的烦恼”,就有不少人主动回忆自己的童年旧事。某人一直不能释怀的问题是“为什么小时候每年运动会老师都会叫我去扔铅球?是不是因为我长得太胖了?”另一位念念不忘的则是“小时候我好喜欢在一块小黑板上模仿老师板书讲课,即使下面一个听众也没有,还是津津有味!”
很羡慕这种节目的主持人,每天都能与那么多陌生人分享种种生活细节,并将欢乐传递给更多坐在收音机前默默倾听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去一个好朋友的Blog,赫然发现Blog的名称就是“我的心是FM调频”。仔细想想,深以为然。自从有了Blog以来,我们每一个Blogger的心不就像FM调频一样吗?每天定时定量向外播报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所见所闻,并随时欢迎参观者留下自己的回应。我们既是主持人,又是听众,在自己的Blog里引领话题,在别人的Blog里充当配角,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充满了声音。
目前国内的个人博客可以从两种结构的角度来解读,一种是按内容来构建,比如接下来的文章中提到的“梅子写食”、“一个人的旅途”,体现了作者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钟情。另一种是按使用的技术来划分,比如“播客”、“移动博客”,作者通过不同的载体,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描述自己眼中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博客作者,这些淹没在现实洪流里的普通人身上所反映出的“平等”、“自由”、“分享”的博客精神。
我也是一名Blogger,每天坚持更新是我最近这段时间开始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过去我只将Blog当做是私人空间,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首页的留言条数已经快赶上我的日志数量,访问的IP从祖国各地延伸到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为了那些看不见的读者,为了那些在分享中得到乐趣的人,我不得不认真写下去。
在著名Blog服务提供商Blogbus.com的网站首页上有这样的话:
“如果只有一个人看,那就是日记;
如果有几十个人看,那是和朋友分享;
如果有几百个人看,那就是一种影响力;
如果有几千个人看,那就是一个媒体;
注册Blog,创建自己的“个人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体!”
你的心是FM调频吗?请快快开播吧!
PS:本报未上市内容,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