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露与遮挡
家的设计出自主人的手笔,以从事广告设计的专长来设计自己的家,在主人看来并不是件多难的事,也许设计都是相通的。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家的电视正好立在门口的位置,因为是把两套房子打通了,所以等于是原来两个房子的客厅合成了一个大客厅,从门口,到电视的正中,再到沙发的正中,原来正好那是一堵隔墙。如果按没有打通前的面积和位置来安排客厅的陈设,多少显得局促一些,索性就把沙发摆在了房子的正中央,把原来的两个空间联系了起来。
但人坐在沙发上,又不能直对着大门口,于是那四扇屏风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将电视摆在屏风之后,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主人的解释,让人感觉到了这种安排中的合理,也许正应了“因地制宜”四个字,其实细细琢磨起来,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又何尝不是如此。
原来隔开两套房间的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却又好像总是存在,因为,整个家以这面无形的墙为中轴,形成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如同鸟儿伸展开的双翼。
旁边的书房则是用玻璃墙围起来的一个空间,那是主人特意的安排,阳光毫无阻碍地通过玻璃围墙洒在通道中,原本可能会昏暗的家的深处,一片明亮。
可是有些奇怪,怎么看不到家在左边的延伸,既然家是由两个相同的空间并在一起,就应该有家的另一半,可视线却被客厅左边镶有装饰木板的墙挡住了。主人随手在墙上一推,在原本镶有装饰板的墙上推出一道门来,门后是一条通道,露出了主人自己的天地。她把自己的私密空间用这种隐蔽的方式遮挡了起来。那扇隐蔽的门不仅隔开了客厅,也把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分割开来。如果想保留自己的生活,这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法。
多一些灵气又何妨
书桌下的一个突起的木块,主人解释那里面原本是自来水管道,却无法更改,只得如此处理,做成后却发现恰巧可以在坐着的时候垫脚用,纯属无意当中的巧合。
家的右翼相对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通向家的深处的通道进口处是一套老式的桌椅,一只彩色斑斓的大孔雀立于书桌之后,一个小小的角落顿时显得光彩夺目。
家中并没有因为深色的家具和地面而显得昏暗,落地的大窗几乎取代了整面外墙,可以推拉的细格木窗立在玻璃窗前。从窗户向外望去,整个北京的西部尽收眼底,一览远方群山,不觉中心胸大为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