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普生先生和三个合伙人一起经营着自己的工业设计公司。每当假日来临,无论多忙亚普生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和家人一起回到郊外的海景森林小屋,呼吸来自岸边的咸咸海风,聆听林中小鸟的叫声,更重要的是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这个海边的第二居所是亚普生哥本哈根城里家的延伸,更是真正意义上他们一家四口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他和汉娜一起坐看日出日落,让孩子们听着海潮声,数着星星长大。
从二十年前加入ChristianBejorn公司并成为合伙人,亚普生先生从未真正远离过空间设计。虽然公司的业务有50%是工业产品和消费产品的设计,但是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和建筑学院的他也经常指导并参与其它各种项目,大到博物馆、步行街的环艺规划,小到展览会、店面销售的展示设计。繁忙的工作、频繁的出差,让他经常愧对自己的夫人和两个可爱的孩子。
亚普生先生的夫人汉娜也是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年轻时事业刚刚起步,曾被宜家公司聘为签约设计师,作品被销往世界各地。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让他们从校友变为生活的伴侣。虽然各自的事业都非常成功,但是作为同行也时有设计理念上的探讨和争论。亚普生先生开玩笑说,有时来自家庭内部的竞争压力甚至要高于外部的,他在设计方面的领导地位还不如在公司的稳固。
幸福的生活是家庭和事业的完美平衡。从二人世界到四人世界,亚普生夫妇顺利地完成了激情归于平淡的转换。家庭就是与相爱的人一起分享时间和空间。平日忙碌在繁华的哥本哈根,二人各自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圈子虽然时有交叉,但是真正属于家庭的时空所剩无几。丹麦曾以童话王国闻名世界,而哥本哈根则以其丰富的文化生活,宽松的设计氛围和活跃的设计师群体被誉为“北欧的小巴黎”。这样时尚文化和生活环境无疑是设计师的天堂。但是每个人对家的追求是不同的。曾经周游世界的亚普生先生,始终把亲近自然和自己的梦想之家联系在一起。
丹麦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岛屿。整个国家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从哥本哈根市中心驱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Sealand的东北角。Sealand是丹麦主要大岛之一,通过跨海大桥和其他主要岛屿连接起来。这一地区已有几千年的居住历史,可以看到许多青铜器时代的历史遗迹。与其它广大的平原地区相比,这里更为错落有致。星星点点的丘陵分布在狭长的海岸线上,亚普生的森林小屋就座落在临海的一片高地上。
离开主干公路,车子还要在林中的碎石小路上颠簸前行好一阵子。一边的山坡缓缓向大海延伸过去,接近岸边垂直而下,悬崖下海湾中的浪花带来温和而湿润的空气。林中偶尔可见其他小屋远远地消失在车窗外。这种既宁静又不完全与世隔绝的地点正是亚普生一家的最佳选择。转过一道小山梁,路面陡然直上,老式的奔驰旅行车碾得路面哗哗作响。恍惚间听见孩子的欢呼声,亚普生金发碧眼的小儿子在屋前的大平台上雀跃,挥舞着不知是用来捕鱼还是逮昆虫的小网。


汉娜从屋中迎来,一番西式的见面礼过后,才有机会打量这幢褐色的森林小屋。宅基地是林中一片开阔的草地。小木屋总体坐北朝南,为了更好地将海湾和林间绿地的风景协调起来,略微偏向东南方向。
“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很反叛的时期,但是经过一些人,一些事,感觉轻松随意才是更高的生活取向。”
小木屋第一眼看上去平凡无奇,但是比例适当,收放自如。纯天然的材质,风格明朗,线条简约,很有丹麦设计的典型风格。整个小屋建在一个木板搭成的大平台上,弥补了宅基地起伏不平的地势,更是室内空间向外自然的延展。主要入口处的平台上,四根廊柱和顶棚形成一个回廊,夏可遮阳,冬可避雪。推开落地的玻璃门,跟随女主人走进小屋,一个随意,放松的家居环境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会感觉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拘束,随意得让人想立刻为自己沏上一壶下午茶,坐在窗前等待海边的落日。






整个房子的内饰以淡色为主,在下午的光线中透着柔和的暖意。白色顶棚,白色木墙,白色门窗,白枫木色地板,细微的色差中体现了不动声色的成熟风格。紧邻落地门,落地窗向房子西南转角一路延伸,最终在面对大海的西墙形成一扇几乎占据墙面一半的超大落地窗。在转角窗的半围合空间里,形成主人家庭聚会和会客的主要空间。窗外平台上两盏户外防风地灯,由夫妇俩亲自设计制作。黄昏时,经常作为露台烛光晚餐的辅助光源。
餐厅和开放式厨房占据了大厅的另外一小半。质朴简单的用具洋溢着乡村居所的气息。不经意间,汉娜也会把一些多年从事家居用品设计的经验在厨房小露身手。东墙上几扇看似随意的小方窗,采光功能和外墙立面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设计师娴熟的设计手法。
沿着北墙自西向东,儿童房、主人房、过厅、卫生间、客人房和储藏间一字排开。除了过厅和双门卫生间形成主客空间的一点分区,整个房间布局似乎在挑战司空见惯的经典布局。
面对我们的疑问,亚普生先生毫不惊讶。多年在商业领域的洗礼,似乎已注定了他与学术界的相对距离。虽然每次参加或是观看展览,哪怕只是面对设计大师前辈们的肖像,仍是如数家珍,但是当年立志做一名优秀设计师的理想似乎更多地被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而取代。
“我们的责任不只是把个人的创意表达出来,对于从事近似艺术品创作的个人工作室也许是足够了,但是我们需要更多地发现客户已经拥有但并没有发现的特质,并重新整合以更好的面貌表达出来。”
反映到他的森林小屋,他更希望创造一个与孩子其乐融融,零距离的亲密氛围。让孩子在学校正规的教育之余,在林间,在海边,在木屋中尽情玩耍,与父母充分沟通他们的想与不想,要与不要。
“我们的小屋很少接待访客,除了一些最亲密的朋友。而且大部分在附近也都有住所。总体说我们室外环境的地理特性已经保持了相当私密性,所以在室内我们希望达到一种家庭内部更开放的交流气氛。”
“我们骄傲因为这是我们共同建立起来的家。他不仅是一间用木材搭起的小屋,更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归宿。”
时光退回1997年。亚普生先生夫妇开始策划一个夏日的度假别墅。老大已经上学,老二也渐渐长大,汉娜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我们时常困惑如果最大限度利用我们在一起的休闲时光。随着老大的出世,我们已经习惯把生活状态调整到以家为核心。但是工作的压力和情绪也时常会在家庭生活中蔓延。而作为设计师,我们希望能不断捕捉生活中最积极、最美好的一面。我们非常强烈地梦想能有一个远离喧嚣的家,一个可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度假村或乡间别墅是一些很现实的选择。但是我们总觉得缺少一些什么。一个可以适应任何人的现成建筑不是我们的选择。几经讨论,我们灵机一动,为何不把这个梦想之家的实现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亚普生先生终于在这个项目上当上了家庭内部的主持设计师。他利用全部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选址、规划设计和制图的工作中,尽一切可能弥补他对家庭没有机会尽心尽力的缺憾。汉娜也充分调动自己的建材供应商的人际网络,用最低的成本采购到最优质的原材料。
1999-2000年,在一些施工工人的配合下,海景森林小屋终于顺利完工。与夫人携手站在门外的走廊里,亚普生先生忽然对自己的职业和梦想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环顾我们的周围,密林深处直至方圆十几公里遍布各种各样的别墅和度假村,售价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我们小屋的造价。很多人对高价购买我们的家也很感兴趣。但是我们的家庭在这个工程中一起成长,这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取代的。一到学校假期,孩子们就嚷嚷要过来,汉娜也经常把一些小件的设计工作搬到这边来做,家人分享的时光的机会明显增加,这一小屋的设计给我们家庭带来的附加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在亚普生先生的起居室的转角窗边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心”字,下书“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提到这个在亚洲出差时朋友送的小礼物,亚普生先生很高兴。
“起初我知道那是一件很便宜的印刷品,但汉娜非常喜欢中国书法所具有的变化和协调,我们就作为装饰挂了起来。后经懂中文的朋友解释,我们很高兴它有这么好的意思,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设计师应是敏感的,开放的,包容的。提起丹麦的设计,很多人浮现在头脑中的只是几十年前雅各布先生的“天鹅”?椅。其实丹麦与其说是一个设计大国,不如说是一个设计师的输出大国。很多设计大师都是从丹麦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大师后,人们反倒淡忘了他们的文化根源。
“中国的很多经典设计在读书时曾经给过我很多的创作灵感。现在因为业务的关系,经常有机会到中国去,看到城市的超速发展,我很佩服中国人的才智。希望你们能够避免我们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精神家园迷失的阶段。”
好的设计应是以人为本的。好的设计师首先要有一个心灵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