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最新预测,10年后全球二氧化硫脲的年需求量可望增长到20万吨,比2005年高出2倍。而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近年来二氧化硫脲产能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有所降低,从而导致全球二氧化硫脲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由于我国在二氧化硫脲的生产上具有原料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我国加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脲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技术落后、产品品种结构单一,高档次产品几乎是空白。随着近年来国内造纸工业、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二氧化硫脲新用途的不断拓展,下游产业对二氧化硫脲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促使国内二氧化硫脲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硫脲行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年生产能力不足5万吨,生产企业仅有10多家,其中万吨级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仅一家。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二氧化硫脲需求强劲,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二氧化硫脲,又名甲脒亚磺酸,是代替保险粉的一种新型、环保、强力还原剂,具有还原电位高、热稳定性好、储存运输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的染色、羊毛真丝的漂白、分散染料的还原清洗、活性染料不良染色的剥除、染缸清洗等领域,此外还可用于造纸工业中的纸浆漂白、废纸脱墨等,在高分子材料工业中用作合成树脂的催化剂、稳定剂,在有机合成感光材料、药剂、医药、香料及贵重金属的回收与分离中也有应用。
生产二氧化硫脲最主要的原料是硫脲,是世界上较紧缺的化工原料,而我国是硫脲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这为我国发展二氧化硫脲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二氧化硫脲生产企业少,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企业年产量仅为1200~5000吨,加上资源配置极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很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氧化硫脲分为普通级、高纯级、超高纯级、纳米级等。目前我国仅能生产高纯级以下的品种。虽然目前有些企业也在研究和生产高纯级的二氧化硫脲,但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国内市场上高纯级以上的产品多从德国、法国和日本进口,并且价格昂贵。专家认为,未来几年二氧化硫脲最有前途的品种当属高纯级二氧化硫脲和纳米级二氧化硫脲,因此这类品种是国内二氧化硫脲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主攻方向。
我国二氧化硫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产业的高度集中,以充分发挥规模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是:
加速产品规模化进程。二氧化硫脲生产企业应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按照资源和市场分布特点及产业关联程度,采取强强联手、兼并、参股等方式,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特大型集团公司,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稳定东部老基地,开发西部新基地,加快新建企业的发展。东部老基地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硫脲原材料优势,将东西部优势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加快建设二氧化硫脲产业基地,以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二氧化硫脲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原料消耗,提高产品收率;同时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新品种,加快二氧化硫脲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二氧化硫脲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朝着闭合循环系统方向进行工艺改造,保证我国二氧化硫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