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日本的偶人节,也称为“女孩节”、“桃花节”。
生有女儿的人家从2月中旬就开始在家中摆设偶人,并在3月3日这天供奉桃花、白酒、菱饼等,以祈愿女孩子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就摆设一个架子“雏坛”,一层层地供奉象征古代帝王贵族的偶人。最上面是天皇与皇后,第二层以下还有女官、负责奏乐的五雏童、侍从、听差等,家具日用品也不能少。但是制作精良考究的偶人都价格不菲,因此大多数人家一般都只有一个或一对的偶人。平时小心翼翼地收存在盒子里,每年这个时候才拿出来摆一摆。偶人通常是女孩出生后娘家外公外婆赠送的,也有代代相传的,有些贵族世家珍藏的偶人,已经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
中国古时候就有借偶人来祛邪或施咒的说法。女孩节其实是源自中国古代的“上巳”——旧历三月的巳日,人们要在水边喝浮着桃花瓣的酒,并制作偶人放流,意在把自己身上的秽气和污浊都吸附在偶人上随水漂走。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间盛行的“雏游”可以说是偶人节的雏形,而现在作为女孩子的节日将玩偶装饰在雏坛上表示庆祝则据说是自江户时代开始的。明治维新后日本改行阳历,偶人节的日期也改成了阳历。至今京都仍然遗留了古老的“偶人放流”的风俗。
偶人节当天去了下鸭神社,因为听说那里将举行“偶人放流”的仪式。我赶了个大早,可是我到达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了,由家长带来的小女孩特别多。不过幸好在前200名范围内,于是免费得到了用来放流的偶人(稻草的垫子里一男一女两个简易偶人)和一包米饼。除此之外,还喝了一种味道怪怪的甜酒、和豪华的七层雏坛合了影,是那种马上可以拿走的“即可取”相片。呵呵,运气不错!之后,先由神职人员祭拜神灵、放流了第一个偶人,然后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代表,接下来是两个舞伎。幼儿园小朋友还合唱了偶人节的儿歌。最后终于轮到我们这些等待已久的观众来放流偶人了!
信息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