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但现在,博兴县的陈美玲又让这老土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百姓致富交流年会上,记者见到了陈美玲。她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陈美玲今年55岁,是博兴县第一个做粗布生意的人。现在她所住的村子里有200多名妇女为她加工粗布,陈美玲不定期地到农户家中收购。
偶然萌生创业念头
陈美玲以前是村里的一名教师,2000年退休后,闲不住的她常常织些粗布作为家用。有一次她送了一床粗布床单给城里的朋友,这使她有了意外的收获。这位朋友感觉到这种物品不但非常经济,而且作为礼物送人也很好,所以就到陈美玲那里一次订做了20床。
朋友的订货让陈美玲萌生了做粗布生意的念头。但传统的织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纺线、牵机、刷机、打线等十几道工序,织一床床单一般要用8个小时。陈美玲想到了请村里会织布的妇女帮她加工。
苦尽甘来生意顺
2000年,陈美玲在公路边开了博兴县第一家粗布店。但那时生意并不好,经常一天也卖不出去一床床单。一次她来到滨州市推销产品时,看到了一家礼品店。礼品店老板隋海涛觉得这个产品有特色,收下了几床在店里试销。隋海涛在店里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民间老粗布”。横幅挂上以后,看的人就很多了,销售也慢慢打开了。
通过隋老板的推销,陈美玲的老粗布在滨州打开了市场,许多像隋老板那样的代销商看到了粗布的商机,找陈美玲大批量的订购。到2002年底,陈美玲积压的3000床床单全部被销售出去。
现在,陈美玲有20多个大的代理商,她在家做起了以批发为主的业务。以前被认为过时的老粗布因为是纯棉手工纺织,冬暖夏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创新产品拓宽事业
陈美玲的粗布生意做大了,但是传统的手工纺织技术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于是陈美玲琢磨起怎样才能改进纺织工艺,提高纺织效率。后来,陈美玲和村里的妇女们边织布边琢磨,进行了多项改革,传统的手工纺织已经变成了半自动化织布。
现在,陈美玲的老粗布不仅有床单、凉席,还有唐装、睡衣等品种,粗布的花色也由传统的方格、小柳条变成彩条、大条纹等20多种。如今,陈美玲又在琢磨着把老粗布做成儿童服装、衬衣推向市场,传统的老粗布在陈美玲的手中变得越来越现代。
信息来源:sina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