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纺织行业经历了非典疫情的突然袭击,全行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击。从行情上看,自三月下旬起,首先原棉价格疲软下降的影响,4月上旬纱线价格开始下降。坯布的价格虽然因为滞后效应迟至4月下旬开始全面陆续下调,但实际上进入4月以后,纱线的交易量就已经逐步萎缩,坯布的交易也日益清淡。应该说,随着4月下旬坯布价格的普遍下调,纺织行情进入了沉寂的“熊市”状态。
在此期间,正常的商贸活动陷于停顿状态,导致纺织生产企业开机率下降,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周转不灵,个别小企业甚至被迫停产放假。连续两个月的时间,纺织行情疲软下滑,跌入谷底。5月末,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市场逐步启动,原棉价格首先开始反弹,6月下旬纱线和坯布价格开始跟升,交易才开始“动”起来,行情也跟着“活”起来。
纱线:纱线价格自4月上旬开始下调,5月下旬开始回升,连续两个月处于疲软下滑的态势,各品种下降绝对额在1000元~2000元/吨(均价,下同)之间不等,下降幅度在5.38%~9.60%之间。几个代表品种的变化是:OEC16SD共降价1100元/吨,降幅7.10%;PC21S D共降价1000元/吨,降幅5.44%;PC32SD共降价1700元/吨,降幅8.29%;PC40SD共降价1950元/吨,降幅8.99%;JC3 2SD共降价1250元/吨,降幅5.38%;JC40SD共降价1650元/吨,降幅6 .60%;PT/C65 /3545SD共降价1750元/吨,降幅9.59%;JT /C65/35/45SD共降价1450元/吨,降幅7 .25%。
坯布:坯布价格自4月中旬有个别品种开始下降,大部分品种则是在4月下旬才开始下降,6月下旬开始有所回升,也是连续近两个月处于疲软下滑的态势。
二季度坯布价格下降的绝对额在0.80元/米(均价,下同)之间不等,下降幅度在13.12%之内。几个代表品种的变化是:PC30×3068 ×6850”价格平稳,没有变化;PC40×40133×7247”共降价 0.15元/米,降幅3.49%;JC60×6090×8864”共降价0.80元/米,降幅 13.12%;PT /C45×45110×7647”共降价0.37元/米,降幅11. 75%;JT/C45×45133×7263” 共降价0.25元/顿,降幅4.76%; C40×(40+40D)120×6064”共降价0.55元/米,降幅8 .73%。
棉纱和棉布的降价幅度总体上大于棉花的降价幅度,而T/C纱和T /C布的降价幅度则总体上小于涤短纤和棉花的降价幅度。这也是目前企业缺乏生产纯棉纱积极性的因素之一。
二季度纺织行业经历了“非典”的考验,也暴露了“快速反应机制” 不健全,“紧急应变能力”差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随着6月纱、布价格的跟升上扬,国内市场商机正在快速显现。但在“后非典时期”寻求出口订单,恢复外贸出口业务尚需时间,因此第三季度的形势是乐观之中仍需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