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麻面料产品是我国纺织业中的传统产品。在近两年的发展中,这两类产品均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棉麻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以及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优化方面,都有所突破。在2004年市场形势不够稳定的情况下,棉麻行业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形势。同时,两大行业均在寻求2005年的成长机会,谋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新品开发力度,深挖产品附加值,让传统产品焕发新的光彩。
2004年,对中国纺织大行业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棉麻行业是两个总量相差悬殊的行业,但都有不凡表现。从棉纺、麻纺两个行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1至11月份的统计数字看,棉麻行业2004年均经历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市场不稳定因素,并同其他行业一样经受了电力紧张、能源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大环境的考验,同时产量保持了持续增长。
1至11月份,棉纺织全行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242亿元,实现利润71.95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2.26%,利润增幅大幅下降了9.4个百分点;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283.27亿美元,增长16.2%,增幅下降了7.8个百分点。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棉织物出口量下降了4.24%(棉织物含纯棉坯布、棉色织布、棉染色布、棉印花布、棉混纺布),但技术含量较高的棉及混纺色织布出口形势比棉坯布好。
分析来看,造成利润增幅下降、出口量下降、棉织物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除了宏观环境上的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对棉纺厂、色织、牛仔布厂等下游产业的经营带来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高1000到2000元,使棉纱、坯布、色织牛仔、印染布出口竞争力大大降低,出口量下降。
麻纺织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14.12亿元,全行业利润总额为3.02亿元。麻类纤维、纺织品及制品出口总值5.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1%,增长幅度较大。其中麻织物出口3.51亿美元,麻制品出口0.94亿美元。
但据对部分麻纺织企业的调查发现,2004年上半年苎麻纺织产销两旺,产品价格稳定。但进入第三季度后,苎麻原料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从每吨9200元下降到每吨7600元,而后又飙升到每吨9600元,给苎麻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停产、限产高达60%,严重影响了苎麻棉混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棉麻两类产品均在国内市场有较好表现。其中,棉纺纱、布产品因内需拉动,产量稳步增长。2004年上半年国内衣着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2.8%,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分别增长10%和13%,拉动了棉纺织业的增长。1至11月生产的263亿米棉布中,国内消费占83.7%。麻类产品向下游延伸速度较快,大部分企业均开始实行国内、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2004年,国内市场产品拥有比重已接近50%。
棉麻产品是常规产品,更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超常规产品。在欧美地区,虽然棉纺行业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保留了一定的色织生产能力。主要原因是:色织企业相对规模较小,运转灵活,离终端产品近,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较小。色织品占棉纺行业产品中高端产品比例高,欧美国家技术水平先进,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色织高端产品市场基本为发达国家所控制。
据调查,国内消费群体中,有64%的人倾向于购买天然纤维产品,棉、麻、丝类产品首当其冲。国际市场上,棉麻类纺织品更是持久不衰的市场"健将级"产品。
广阔的市场需求,在大量的为生计奔波的纺织企业看来,也是进入市场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在多数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中,更是如此。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棉纺中低档产品的产量始终居高不下,同业竞争激烈,产品供过于求。因此,棉麻产品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应着眼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市场需求。
以色织布为例,作为男士衬衫的主要面料,色织布占服装面料的30%左右。专家推算,国内成年男子每人年均消费衬衣不到1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6到8件的水平,这意味着色织布的国内市场空间巨大。与印染布相比,色织布具有染色牢度强、条纹组织清晰、品种变化丰富、附加值较高的特点。特别是高档色织布,国际、国内市场均呈供不应求局面。
另外,有关分析人士也表示,中国拥有棉麻产品的原材料资源优势,也有加工优势,但是对棉麻产品的天然本色优势重视不够。21世纪的消费更重视绿色、天然、健康、环保主题,棉麻产品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服用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多数企业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将棉麻产品的天然本色与工艺质量有机结合来共同造就天然的高品质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目前,发达国家棉纺织企业仅加工三分之一的棉花,而消费量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总量,人均消费超过发展中国家的三倍。发展中国家成为纺织品净出口国,加工生产的纺织品超过本国消费量的一倍以上。由于未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取消配额,欧洲和美国的棉纺织产量将进一步减少。
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欧、美、日本棉纺企业生产投资的重点地区。在棉纺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高端产品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在欧、美、日本等地,印染布的坯布生产已经大量向外转移,但是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因此高档印染面料的终端生产是在其国内完成。色织品中大多数属于高端产品,因而在发达国家依然被保留。目前在市场上高档色织品中看到的依然是欧盟、日本、美国的产品,中国、印度虽是棉纺大国,但高档产品品种少,水平低,难以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