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判断犹如盛世危言正在弥散,国家将出台调控措施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虽然是否过剩大家还各持一词,但有一点仿佛都比较认同,那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或将发生改变,不管是借助政府之手,还是企业自动自发,或者交给市场调节,汽车行业的版图将风生水起。
与其他国家少数汽车企业主导市场不同,我国的汽车企业比较多,规模不一,经营状况各异,仍然存在着散乱差的弊病,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与繁荣,多年来,调整汽车产业结构,对汽车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呼声不断,国家政府部门也有意促动,在政策上进行积极引导和调控,但是由于缺乏具体措施和科学的规划,政府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最近,产能过剩的结论不断被放大,汽车企业必将迎来兼并重组风潮的预测也甚嚣尘上。笔者认为,兼并重组暂时不会成为大势所趋,只能零星进行,以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为基础,今后中国汽车企业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才能最终完成汽车产业格局的优化和重构。
第一个阶段是割据相持,也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汽车市场充分竞争时期。国外汽车品牌进军中国的淘金热潮已经接近尾声,它们正在加紧战略布局,以图瓜分更大市场。随着这些合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自主造车运动的渐次兴起,以“三大“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巨头继续膨胀和扩张,仍旧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广汽、北汽、长安,以及奇瑞、吉利、华晨、哈飞等第二梯队的汽车企业,也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个别企业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正处于低谷,但总体来说它们的发展速度与其他企业相比还是最快的。其他徘徊在主流边缘的厂家也在谋求最佳生存状态,希望能在主流企业的捕食半径之外分一杯羹。总之,在乘用车行业,有一二十家企业的生存状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有明晰的运营策略和远景规划,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在这个阶段,大家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打拼市场,攫取渐薄但还算丰厚的利润,为赢得更好的明天打算。在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还有利可图的时候,大企业只需手中现有的资源就足够了,哪有心思想着去兼并他人?小企业也过得有滋有味,更不会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片江山拱手相让。
第二个阶段是合纵连横。汽车行业产能相对过剩,不能保证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最大利益,相反,因为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比如竞相降价导致利润空间压缩,以及市场萎靡。这时,根据利益所需会有不同的战略联盟出现,或者共同抵御强敌,或者谋求垄断市场,或者握手言欢共享利润。国外品牌在国内大都有两个合资企业,比如南北大众、北京现代与东风悦达起亚、广州本田与东风本田等,首先它们要处理好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避免兄弟阋于墙,并综合各方势力推进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三大”之间不会出现合纵连横或者兼并重组的事情,它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调和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使之结成一个大的联盟,避免窝里斗。对于“三大”以外的企业来说,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联合,比如同类企业进行合纵,以抵御强者。自主品牌企业如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力帆等,因为都是自主品牌,企业实力稍弱,它们中间可能发生联合,以避免自相残杀,共同对抗强势品牌。哈飞与昌河就是这种合作关系。当大家都意识到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消除之后,汽车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将马上开始。
第三个阶段是兼并重组。合纵连横只是取得暂时平衡的权宜之计,在利益面前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当市场趋于饱和,相持状态被打破,合纵连横失去意义的时候,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越来越明显,强者吃掉弱者就成为必然。当然,由于我国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兼并重组一直在零零星星地进行着。把众多的汽车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几个规模较大的汽车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彰显国家汽车产业实力,一直是政府的希望。对大型汽车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或者国家可以直接干预,“三大”就是这种结果。在新世纪前后,国内曾经出现了一些并购活动,经营难以为继、市场节节败退的企业被效益良好的大企业兼并,或者被新进入者购买重组,掀起了一次相对集中的兼并重组潮。既然中国汽车行业散乱差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善,那么竞争力弱的企业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翩然起舞的将是大而强的企业。这是汽车行业达到终极状态的必经之路,如同美国的“三大”,如同世界的“6+3”。
近日《京华时报》报道说,“国家发改委鼓励汽车企业重组兼并,以调整带动发展”。可见,在国内汽车企业整合上,国家主管部门的原则是自愿自动和自发,有意采取兼并重组方式进行。需要提醒的是,当前并不是兼并重组的最佳时机,原因如上,不再赘述。我只想说,兼并重组并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当下兼并重组在大企业之间不可能发生,但是产能过剩的数字却是由大企业的综合产能计算出来的,产能过剩来自主流企业,而非其它。今天看到一辆老款风云轿车,屁股上还写着“上汽奇瑞”字样。想一想,如果今天奇瑞还在上汽麾下,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觉得奇瑞摆脱上汽是正确的,任何一个发展愿望强烈的企业,都不会甘心在别人的篱下讨生活,否则就没有话语权,否则成就不了强大的品牌。
国家要强行让汽车行业洗牌是不现实的,这是一种新的保护主义。假如我是一家汽车企业,像吉利那样的就行,我也宁愿自立门户,在市场上凭借实力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不是环绕在“三大”的周围,成为陪衬花朵的绿叶。
作者:车夫
信息来源:搜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