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贷款
花招:2002年是汽车信贷火爆的一年,个人买车贷款比例占到20%以上。但消费者在贷款买车过程中却连续被经销商“捆绑”。一般地,消费者在贷款买车时应缴纳除车价之外的购置税、保险费、管理费、抵押登记费、家访费和售后服务费等费用,而贷款时只需按照车价做贷款就行了,但在消费者实际贷款当中,一些违规经销商却利用银行规定含糊和消费者不懂这一情况,把车价以外的费用也捆绑在贷款额中计算,而且还捆绑一些非常隐蔽的费用,捆绑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被这些销售商获取,从而达到蒙骗消费者,赚取额外利润的目的。
破解:本报提醒今年要贷款买车的消费者,买车时切勿贪图多贷款,防止被一些违规经销商“捆绑”。
■场外交易
花招:和新车一样,旧车今年也开始成为热点,许多消费者开始考虑选择买旧车。但是,不少消费者往往还没到市场,就被场外的不法经纪人拦截,造成许多消费者买完车后发现质量问题而投诉无门,目前这种场外交易已经被有关部门定性为非法交易。
破解:市场有关人士提示消费者,如果你买旧车,一定要选择已经在市场注册的经纪公司,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即使发生办理手续时一些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也有可能先期得到市场的赔付。
■买加价车
花招:加价车在市场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像一汽奥迪、广州本田、上海别克,这些车都曾经出现过加价车。当专卖店里只有展示车时,交易市场里就会有加价车出现。曾经有一款国产车刚上市的时候,专卖店里只有样车,而交易市场里的现车加价高达10万元。不难看出,加价车其实就是打了新车上市和批量供应的时间差。一辆紧俏车,在专卖店里只能排队预订,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经销商把收到的预订数量打到厂家,车到之后,先不发给客户,而是转到交易市场加价出售。这样,一辆车除了能在厂家得到销售返利,还可以在市场上得到加价的利润,一车得双利,何乐不为。以至于有的专卖店的老板每天下班的时候,车后座上堆着上百万加价得来的现金。而真正等待的消费者只能等待,性急的只能多交钱。
破解:新车上市别着急,等着厂家的产量跟上了,经销商的促销广告开始见报了,那时再买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