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紧缺,运输瓶颈,事故频发……近几年,煤炭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随着电煤问题趋向基本解决,运输紧张得到缓解,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和2006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来自各大煤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行业领导、国际煤炭专家等,围绕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见解。
现状:煤炭已不再紧缺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介绍,由于需求拉动和利益驱动,近几年我国煤矿建设出现了投资热。2001年到2005年全国煤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489亿元,超过了前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资总和。最近五年,煤炭产量超常增长,2001年为13亿吨,2005年达到21.9亿吨,增加约9亿吨。
特别是最近三年,差不多每年增加两亿多吨(2003年增2.77亿吨,2004年增2.65亿吨,2005年增1.98亿吨)。2005年全国各类煤矿核定生产能力达到22.6亿吨,目前社会煤炭库存达到1.3亿吨,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已基本不紧缺。此外,由于铁路运力增加,也缓解了供需矛盾。
国家规划的以500处矿井、98个矿区为主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十一五”期末年产能将达到13亿吨左右,约占全国同期生产能力的50%,将大大提高我国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和保障能力。
此外,目前在建和规划的项目总规模超过6亿吨。而据分析,到2010年,我国煤炭需求为26亿吨左右,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今后几年也将不再紧缺,甚至可能出现过剩。
专家分析,今年国内煤炭供需比较宽松的格局,可能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自此,煤炭行业应及时从前些年的注重量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质的提高。
问题:利润太低,盲目投资,资源浪费,破坏环境
近几年,煤炭工业已出现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等问题,一些地方和煤矿把加大煤炭资源开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盲目扩大开发规模,有的 “批小建大”突击建设,有的“边基建边生产”搞突击生产,有的“边勘探边建设”搞冒险生产。
由于产能增长过快,煤炭面临着过剩的压力。煤炭供需开始进入高位调整期,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从煤炭供需基本层面上看,今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将继续增加,但强度减弱,增幅趋缓。
目前煤炭全行业整体利润仍然较低。去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12亿元,但神华就占了220亿元,剩下的不到300亿元,几家大煤企又占了大头。而3000多家中小企业总利润只有28.6亿元,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这些煤企平均吨煤利润仅8.43元,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一些老矿区资源减少,开采成本高,社会负担重,效益下降。
煤炭工业在经过了1997年至2001年的特殊困难后,近几年又经历了超常规发展,这使新旧矛盾交织,问题更加突出,无序生产更加严重。一些大中型煤矿急功近利,不顾客观实际,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造成资源浪费,矿井服务年限下降;一些煤矿采肥丢瘦,资源浪费严重;有的煤矿违章违规,事故频繁发生。
潜在的产能过剩压力和行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给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出路:集约发展,内涵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
在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来自各地煤炭行业和企业的代表认为,我国煤炭工业应该从数量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介绍,山西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山西原则上实现煤炭产能产量“零”增长,将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综合高效发展,由过去的新建为主,转向以整合改造为主,不再批准新上煤矿,仅搞资源深加工转化项目;按市场机制适当配置产能和资源,建成1—3个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集团,2个亿吨级以上特大型集团;强制淘汰9万吨/年以下煤矿,30万吨/年以下煤矿不再给予增层扩界,采完后自然退出。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经天亮提出,发挥集团在行业内产业链最完整的优势,积极发展煤炭生产与贸易、煤化工、煤焦化、煤层气开发、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并进入行业前三。其中,煤炭资源开发将转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神华集团总经理张喜武提出,坚持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路、港、电、油能力全面提升,开展战略性重组,兼并或控股中小煤炭企业;控投上下游相关企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神华还将组建技术中心,加快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同煤集团董事长刘随生提出,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再造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信息来源:大庆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