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混合动力车等的充电电池和大容量电容器相关会议“AABC(Advanced Automotive Battery and Ultracapacitor Conference,第6届国际高级汽车电池与超级电容讨论会)”,于近日在美国巴尔的摩开幕。会议以探讨丰田汽车、本田、日产,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的混合动力车相关话题为主要议题。
在全球性油价上涨的背景下,业界对混合动力车及新一代驱动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混合动力车电源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正逐渐接近实用期。在此次会议上,汽车厂商、电池厂商和材料厂商等都在致力于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按计划,除丰田汽车将在此次会议上发表题为《Hybrid Future(混合动力的未来)》的演讲外,本田和三洋电机将分别就镍氢充电电池和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技术发表。此外,作为同期举行的活动还召开了与大容量电双层电容器有关的“UCAP(Large Ultracapacito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以及与大型锂离子充电电池有关的“Large Lithium Ion Batter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研讨会。
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分析人士日本信息技术综合研究所(IIT)副社长竹下秀夫,在讨论会上发表演讲时,对混合动力车使用的充电电池进行了市场预测。他指出:“配备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将于2008年底亮相。该领域使用的第一代产品的开发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已经开始第2代产品的开发。”
竹下首次就全球混合动力车的年销量预测说,2010年将达到150万辆,2015年将达到300万辆。配备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混合动力车预计将从2008年底开始供应。“尽管供应量的比例非常低,但2008年底肯定会以某种形式问世”。
竹下认为,配备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汽车销量此后将会继续增长,2010年将达到整个混合动力车的20%(30万辆),2015年将达到50%,即150万辆。但他同时指出,尽管如此,与锂离子充电电池最大的市场、即供便携终端使用的产品规模相比,仍不足10%。“供便携终端使用的锂离子充电电池2015年将形成2万1225MWh的需求。而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只有1354MWh左右。即使考虑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单位材料的能量密度更低一些,材料需求可能也只有整体规模的10%左右”。
竹下指出,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并不是电池厂商会轻易参与的市场。与存在巨大需求的便携终端用锂离子充电电池相比,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需求仅相当于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假如我是电池厂商的经理,也许会做出不参与该市场的决策。作为锂离子充电电池厂商来说,也许根本不会认真对待该市场。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汽车厂商自主研制电池的苗头。或许还会与特定的电池厂商联手”。
对于2008年底前后供应的混合动力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他表示,“将是一种结构非常传统的电池产品。其结构及材料厂商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作为这种电池的目标,功率密度在3000W/kg~4000W/kg之间,成本方面到2015年预计每Wh将达到0.5美元。
对于第2代产品,竹下认为:“要求在结构上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从电池开发来说,第2代产品会更有趣。”对于今后准备进入该市场的厂商,竹下指出第2代产品的开发将会非常重要。他预测说,旨在实现更低成本的技术开发在第2代产品中将会日趋活跃。对于成本目标,他认为每Wh在0.3~0.1美元之间。“将来,有望配备于通过配备更容量的充电电池,实现外部充电,也就是所谓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届时,每Wh 0.5美元可能就太贵了”。他同时表示,为了降低成本,在层叠多个电池单元时,在结构上可能更多地采用双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