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闻晚报
2006年刚开始,汽车售后领域的激烈竞争就已经开始,外资品牌对国内汽车后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普利司通把第一家面向未来的新概念直营店铺“车之翼”开在了上海闵行区,和来自日本的著名汽车用品商澳德巴克斯、黄帽子一样,普利司通也选择在上海滩迈出“连锁中国”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购车只是汽车消费的开始,对于汽车这样的消耗型耐用品来说,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而竞争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牌。
外资品牌长驱直入
对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澳德巴克斯、黄帽子、普利司通、胜牌、博世的名字也许还有些陌生。但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些品牌的“势力”有多大,而且它们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国内,进入市场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下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
连锁大卖场:在传统的汽车用品市场,日本黄帽子在日本已经拥有500多家连锁店,是日本国内的第二大品牌。到目前为止,黄帽子已经在广东、上海和北京相继开设了三家汽车用品连锁店。黄帽子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连锁集团澳德巴克斯,目前也在上海、北京设立了连锁店。
生产厂商直营店:以普利司通“车之翼”为代表的厂商直营店已经浮出水面,它是从2003年以来,在中国各地展开的以轮胎为主要商品经营的新型汽车用品店。“车之翼”店超越了原来的轮胎店、汽车商店的概念,以面对面的方式接待顾客,展开满足顾客需求的提案性销售活动。此次新开张的“车之翼上海龙茗路店”就是在原有的车之翼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而来的规模更大的店铺,且提供比原来更加丰富的专业性服务,比如可以提供可缺气行驶轮胎这一类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安装替换作业服务。
快修、快保连锁店:胜牌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汽车快速保养品牌之一,在全球共设有800多家快保店。去年在上海开张的胜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不仅是它在中国的首家汽车快保中心店,也是亚洲的第一家胜牌汽车快保店。另外,包括胜牌在内的跨国连锁品牌,正在积极寻找适合的国内快修、快保店进行“收编”,迅速扩张连锁服务网络。
有市场无强势品牌
这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必然衍生出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中国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到1900亿元。更加令人动心的是,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率高达40%。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汽车制造业,国内汽车后市场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普遍业态简单、规模不大,几乎没有形成具有全国市场号召力的强势品牌。经营规模小、档次低的小型企业,成了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主力军”。
本土品牌靠自己建设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规模虽然不小,但真正留给国内企业的并不多。特别是高利润部分,如维修、保养、配件销售等都成为外资争夺的重点。中高档汽车乃至不少经济型车的车主在选择售后服务企业的时候,大多倾向于选择品牌企业。面对多元化的需求,国内汽车服务企业将面临很大压力。
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变化,以汽车美容装饰、养护快修为主的汽车连锁服务店逐渐兴起,连锁经营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上海已经涌现出派安、车之宝等多家以汽车美容装潢、音响改装为特点的汽车售后服务品牌。本土汽车服务企业虽然在建立网络渠道、了解消费习惯、推广服务文化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在制定执行长期策略时缺乏理念、经验及技术。参与汽车后市场竞争的国内企业,都需要在产品个性化与规模性的种种矛盾中寻求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