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将在上海召开,以下为本次论坛简介。
主题:投资上海——新环境与新机会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张江新希望企业有限公司
时 间:2006年8月18日
地 点: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论坛背景: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线,同时也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实现这一要求,上海将着眼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创新体系。
张江,浦东创新的突破口,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近期召开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要重点做好“两个聚焦”,一是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二是聚焦张江高科技园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跨国公司正在加速本土化进程,许多国内企业也正实施国际化战略。投资上海,企业正面临着新的环境、政策,新的机会与挑战。
主要议题:
(一)创新型城市与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时代,创新是提高生产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中国提出用15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上海要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理应“早一步,高一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创新型城市的特征有哪些方面?上海的差距和发展优势何在?自主创新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点,上海如何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的角色如何转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
(二)上海城市精神与企业家特征
上海曾经汇聚中西文化,是创业者和冒险家的乐园。如今的上海,跨国公司云集,催生了一大批西化的高级职员。他们活跃在现代上海商业中,但是却很难成为大企业的领军人物。面对“大上海,小市民”的说辞,我们不得不反省:上海城市精神的特质是什么?上海企业家的人格结构有哪些缺陷?在上海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保证其成为中国财富的中心、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麦加,如同纽约之于美国,东京之于日本?
(三)未来商务空间与服务模式
投资上海,企业对未来新的商务空间将提出更高的期望。新的服务园区应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多功能商务空间,这将使对传统的商务办公及物业服务模式的颠覆。入驻上海的企业将需要什么样的社区环境与商务空间?如何创造园区的资金平台、文化平台、培训平台与人才平台?如何打造集投资服务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前沿商务社区?
论坛规模
300位以上国内知名企业家和跨国公司的领导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