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巧吃药!
尽管现在很多儿童用药添加了甜味果味,可是仍淹没不了难闻的药味。
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儿童巧妙用药我想一定是很多家长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介绍一些婴儿(不满周岁)服药的方法:
小婴儿服药——快冲:
把药掰开将碎药放在奶嘴上,集中放在奶瓶的奶嘴孔附近,往宝宝嘴里一送,借着那股水的冲力,碎药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小宝宝肚里。此法适合婴儿服药。如所服的是苦味健胃剂,可先将药物放于舌尖部,然后喂些温开水迅速咽下。据研究,舌尖部的味蕾主要感受甜味,近舌尖的两侧则主要感受咸味,舌后两侧感受酸味,舌根部感受苦味。因此,服苦药时应尽量减少药物与舌根部的接触和在口中停留的时间。
~~~~~~~~~~~~~~~~~~~~~~~~~~~~~~~~~~~~~~~~~~~~~~~~~~~~~~~~~
巧喂宝宝吃药
你是不是正在为宝宝吃药的问题发愁?那就简单得教你几招:
状况1
初生宝宝与较大婴儿的喂药方式与应注意的事项会有不同吗?
对策
基本上在喂新生儿与较大婴儿吃药,最大的不同是宝宝对药物的反应,新生儿比较不会有对药物抗拒的反应出现,随着月龄的增加,较大的婴儿有了之前吃药的经验之后,就会开始有排斥的反应出现。
因此,在喂较大婴儿吃药时,就必须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反应与肢体动作,以免辛苦喂入口中的药一下子又全被宝宝吐了出来。
状况2
宝宝的药粉有时候会比较苦,可以加入一些糖粉,提高宝宝对药物的接受度吗?
对策
若宝宝的药粉真的很苦,加入少量的果糖或糖浆于宝宝的药粉中是可行的。由于一般诊所提供的糖浆中还是略带一些药味,若药粉中添加糖浆后,宝宝的接受度还是很低时,妈妈或爸爸可以改加入一般市售的果糖糖浆,这样就可以降低药粉的苦味。
状况3
喂宝宝吃药最怕的就是喂完之后,宝宝又全部吐了出来,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该怎么办?
对策
宝宝在吃完药之后,若马上就将口中的药物全吐出来时,爸爸妈妈应先观察,宝宝是因为咳嗽或是不喜欢吃药所以将药物吐出,还是因为病理性的呕吐状况,若为前者(纯粹是不喜欢吃药的负面行为反应),爸爸妈妈则可待30分钟之后再喂宝宝一次;若为后者(病理性的呕吐反应),医护人员通常也不会建议再喂食宝宝吃药,可改以打点滴的方式来进行。
鼓励式\游戏式.我女儿吃中药就象在喝饮料一样.让她当游戏或故事里的某人,然后再将吃药也作为游戏的一项,就很容易了.
买那种橡皮捏的吸管,
每吸一管就挤进宝宝嘴巴里,
记住,大人动作不能太猛。
我们在吃美林的时候他有一个胶管,周岁以内一般都是冲剂,冲好之后用胶管喂,就容易多了
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许多患儿家长求治于中医中药。但苦于未能掌握给小儿服中药的方法,最后只好作罢。其实,只要按照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的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婴幼儿服中药就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相反还是一件容易的事。
煎药量与服药方法 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度,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3-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 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被动喂药法 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只好采用被动喂药法了。首先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由于体位的关系,药汁可慢慢从舌尖后部入口,这样可减少药汁与舌尖的接触,使苦味大减(因为舌尖的味觉最为敏感)。如小儿不肯咽下,则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的两颊,使之吞咽,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药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的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则会造成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影响药效。
喂药时间 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餐前服药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餐后容易造成呕吐,一般情况下,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动量大而引发呕吐,从而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