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称外语是否职称评定与聘用的必要条件?全国统一的职称外语考试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讨论和反思。
外语真的重要吗?任何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形下,外语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和北京的日益开放,如今北京的大爷大妈也开始学点ABC以应付洋人的问路和来访,一些售货员、售票员和的士司机等普通百姓也能够用简易英语进行一般交流,其他人员对外语的重视就更不用说了。可想而知,外语已经成为了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基本语言工具,如同我们知识分子今天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电脑一样。
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使用外语,也并非人人都要靠外语生存,何况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也不一定。对于一位作家,我们主要看他的作品是不是受读者欢迎,而不是看他的外语水平如何;对于一位建筑师,我们主要看他的建造的道路桥梁是不是美观耐用,而不是他的外语应用得怎样。可不乏个别相当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业绩突出,对社会贡献也大,就是外语这道门槛把他的职称给“折”了。
不久前,许多媒体评述了职称外语考试这道尴尬的“门槛”:对于有的人来说,实在是“小儿科”,对于有些人来说又是“拦路虎”;找“枪手”代考,带“专用”词典,且利益诱发考试作弊;收报名费,办培训班,考试成为牟利工具(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并《三湘都市报》4月12日21版)。职称外语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分配体系,其负面效应已经远远大于正面功能。而且,考试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弊端日益显现。
近日获悉,山西省人事厅出台的《山西省人事厅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对部分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将不再把外语作为必要条件,而是作为参考条件;凡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所获得的合格证书,可在评审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使用,不再受原有效期限制(据新华社太原6月10日电并《三湘都市报》6月11日B3版)。我们认为,这是一项适时而必要的政策调整,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益举动,尽管它是局部的甚至是不彻底的。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将是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而对人才的评价,更多的是依靠业绩而非其他。因此,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所构建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已然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