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皮肤瘙痒!!有2年多了!什么药都用过!可是不见好转..
皮肤瘙痒症
一、定义: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皮损,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中医亦称“痒风”。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阵发性剧烈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并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二、分型:临床上有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最为多见,泛发性者可泛发全身。发生在秋末及冬季,因气温骤冷所诱发者,称为冬季瘙痒症,一般春暖可愈;发于夏季,由温热所诱发者,称为夏季瘙痒症,入冬则轻。
三、病因病机: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多种内外因素均可引起全身性瘙痒症
(一)内因
1.个体皮肤性状:皮肤干燥、皮肤老化萎缩;
2.神经精神因素: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情绪紧张、精神创伤、激动、忧郁;
3.系统性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肠道寄生虫及某些慢性病灶;
4.其他:妊娠、药物反应、食物过敏等。
(二)外因
1.环境因素:季节、温度、湿度、光线、工作及居住环境等。
2.生活习惯:洗浴过勤、用碱性肥皂、接触皮毛化纤、饮酒或进食辛辣食物有关。
局限性者与局部摩擦、潮湿、分泌物刺激、寄生虫、痔疮、肛瘘有关。
四、临床表现
1.全身性瘙痒症:
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冬夏多发。
为阵发性瘙痒。瘙痒先由一处开始,迅速波及全身,睡前脱衣或浴后加重,夜间尤甚。老年性的瘙痒症,常以躯干部位为主。
每因饮酒、情绪变化、衣物被褥摩擦、冷热变化及搔抓后而发作或加重。
冬季瘙痒多由寒冷而诱发,春暖逐渐消失。
夏季瘙痒多与温热潮湿有关。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但由于搔抓剧烈,可致继发性皮肤损害,如抓痕和血痂,以及日久可出现的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
患者常因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伴有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限局性瘙痒症
好发于肛门和外阴,头皮、小腿、外耳道处亦可见。
肛门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瘙痒局限于肛门皮肤,亦可波及会阴等处,是最常见的限局性瘙痒症。
外阴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女,男性主要发生于阴囊及其临近皮肤,女性以大小阴唇为主,也可波及周围皮肤。因长期搔抓,肛门、阴囊及女阴皮肤常发生肥厚、皲裂、浸渍、糜烂或湿疹样变。
中医认为:
大多与风邪有关,故有“无风不作痒”之说。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又分外风和内风,外风多夹杂寒、热、湿、毒、虫等因素共同致病,内风多由于气血亏虚,肌肤失养而成。
五、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搔抓、洗烫,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品。
(一)西医治疗:
1. 全身治疗:口服镇静剂或抗组胺药,如安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严重者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2.局部治疗:可选用止痒及润肤剂,如含薄荷、樟脑、硫磺的炉甘石洗剂,乙醇制剂或霜剂,以及维生素E、硅霜等);还可以选用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等,重者用强效激素短期外用可缓解症状。
(二)中医治疗:
有些患者即便是应用了以上的方法,但仍不奏效。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
1.内治:
①对青壮年人皮肤瘙痒,病程短的,以夏天为重的,临床上多属血热风燥、湿热蕴阻的比较多,治疗主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主要方剂消风散、二妙散加减;
②对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尤其是老年人,多属血虚、血瘀比较多,治疗多采用养血和血活血,息风止痒为主,用当归饮子和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
①周身皮肤瘙痒者,可选百部酊外擦。
②皮损有滋水者,用三黄洗剂外擦。
③各型瘙痒症,均可用药浴或熏洗、熏蒸疗法或矿泉浴。
④皮肤干燥发痒者,可用黄连膏等各种润肤膏外擦。
六、注意事项
1.忌饮酒类,少食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2.避免用力搔抓、摩擦或用热水烫洗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
3.内衣宜柔软、宽松,宜穿棉制品。
4.平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试试陕西泾阳产的一种“肤康净”,淘宝上好像就有卖,效果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