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侦搜队员进行战术训练
成立于1775年11月10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声誉的精英部队,仅从其在美国所介入的各场战争和局部冲突中的杰出表现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仅展现了快速反应部署的优势,同时长年的海外驻扎保证了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建制不同于其他国家海军陆战队,他们属于独立兵种,这也就要求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像其他兵种一样的特种快速反应部队。
美海军陆战队所建立的特种快速反应部队带有显著的特色。例如,舰艇反恐怖安全队专门负责海事平台的安全和反恐任务,同时也向盟国的特种部队提供战术训练支持;海军陆战队狙击小组则是由一群精英扮演的“独行侠”,他们单兵行动或两人小组深入敌后,完成一系列的狙击刺杀等干扰破坏行动;较为著名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则是一支以全能打法著称的快速反应部队,被称为“先锋中的先锋。
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参加的行动中往往被最先部署在战区,所以侦察和情报搜集工作尤为重要。这些重要情报不仅满足了海军陆战队自身的作战要求,同时也为整个军事行动的纵深开展提供一定的情报依据,所以侦察部队在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快速反应部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属于灵活编组的快速反应部队,按照建制单位分为:海军陆战队侦察营、海军陆战队纵深侦察排和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单位。他们分别负责普通类型的战区情报搜集侦察、敌后纵深侦察和海军陆战队两栖登陆作战侦察。而按照任务强度和火力战术分为:海军陆战队侦察部队(U.S.M.C Recon)和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U.S.M.C Force Recon)两大部分,海军陆战队侦察部队负责以传统情报搜集为主的任务,而强力侦搜队则负责敌后火力接触等特种侦察任务。但是伴随行动趋势的发展和对任务强度划分的重视,海军陆战队慢慢地取消了先前的小编组单位的侦察部队,而系统完整地组建了“海军陆战队侦察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两大侦察作战部队。虽然都属于海军陆战队的精英特种部队,但是强力侦搜队更为技高一筹,因为他们担负着更加复杂艰巨的前线侦察任务,负责为指挥官对战场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提供详细确凿的情报信息。时至今日,海军陆战队在内部改革中强调任务、收缩预算的同时,强力侦搜队依旧保持着最佳的作战状态和严格的训练,使得这支精英小队成为镶嵌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这顶皇冠上的一枚璀璨钻石。
2003年,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担当重点战区巡逻任务的强力侦搜队队员
强力侦搜队的创建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改变和进展的需要,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美军已认识到快速抢占滩头阵地,建立牢靠的登陆场对于整个战局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当时并没有一支正规独立的侦察部队负责在登陆前为指挥官提供海滩情报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参加登陆作战的主力先锋部队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以建立一支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分队成为指挥者的必然选择。1942年1月,海军陆战队先是效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建立了一支“奇袭营”,他们负责在登陆地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和破坏活动,后来海军陆战队又挑选了20名优秀士兵和2名军官组建了一支侦察分队,当时成立的初衷是进入北非战场协助实施登陆计划,由于战争形势的需要和发展,一年后这支22人的分队扩编为由98人组成的两栖侦察连,其扩编发展的速度足以见得当时这支部队在太平洋海岛作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944年4月,一个下设有两个连的两栖侦察营宣告建立,并且和当时的海军水下爆破大队合作完成海滩登陆的侦察作业。当时这两支侦察精
英小队的合作保证了战争后期美军太平洋海岛战场登陆的前期优势。在1945年硫磺岛的战役中,两栖侦察营和水下爆破大队互相配合,顺利地完成了对登陆滩头阵地的侦察和破坏任务,为后续部队的大规模登陆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当时的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营和很多部队的结局一样,很快被解散,1945年9月17日,这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立下汗马功劳的侦察营被宣布撤消编制,在夏威夷就地解散,并被遣送到当时的暂时安置中心。
1950年代初期,两支两栖侦察连分别在当时美国的东西海岸恢复建制,并且得到海军陆战队的允许,可以调用海军的两艘常规潜艇进行训练。他们的建制恢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考虑到日后可能会卷入朝鲜半岛冲突。他们很快加以扩编,同时加入了对朝鲜作战的序列。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丰富经历,他们对于如何训练一名合格的侦察战士相当明确,要求被训练对象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侦察技巧,善于使用各种侦察器材,并提供准确的情报信息,以及拥有一流的游泳技能。同时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们也开始有意将这些精英分子配合当时的先进运输工具投入战场完成一些突袭任务。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任务在不断减少,不过在1951年3月,两栖侦察连第一排得到了扩编,并且一直保持到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经过整个1950年代的发展和不断总结,一套清晰完整的作战思路和定向任务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同时伴随建制的强力侦搜连正在接受近距离作战训练改革,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得到了细化和明确的分工。从朝鲜战场上撤回的两栖侦察连不仅得到了扩编,同时也开始了自身的现代化整编和结构调整,人员先是被派往美国陆军本宁堡基地的跳伞学校学习伞降知识,然后又被派往加州和夏威夷的海军基地学习有关水上运
载工具的使用,并且和海军水下爆破大队合作训练。1957年6月,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部队在进行重新训练和提高后,全新的强力侦搜一连宣告成立。1958年6月,第二批完成训练的人员组建了强力侦搜二连。
越南战争爆发后,海军陆战队很快意识到自己在收集情报方面的薄弱,由此决定派遣侦察小组深入敌后侦察。通常执行一次任务被安排为5~6天,他们负责侦察北越部队的运动情况和兵力部署,同时在个别任务中也担负抓捕俘虏和伏击的任务。
由于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敌后活动,远离美国的其他驻越部队,所以在行动过程中被要求尽量避免和敌人正面接触。一旦行踪被敌人发现或者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可以寻求大量的炮火和空中打击作为掩护脱身。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密集火力在短时间内压制北越部队的袭击,从而撤离到安全地域。这样的任务充满了危险,并且往往路途遥远,但是侦察小组的成员拥有高超的技能,因此他们常常得以脱身。
经过越战的洗礼和锻炼后,强力侦搜队成为海军陆战队侦察部队中的一支王牌精英。但是他们的存在并没有得到军队高层的关注,从越南撤军后,1974年,强力侦搜连的大部分人员被复员,一小部分人员进入了海军陆战队的其他侦察部队。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了应付频繁发生的海外冲突,美军于1986年重新组建了海军陆战队第一强力侦搜连,并且很快投身到不久后爆发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
当今的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是海军陆战队可以和其他独立兵种特种部队媲美的精英部队。队员们具有极佳的水面和水下作战素质;具备伞兵的基本技能;具有陆军特种部队较强的地面单兵作战能力。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开始,强力侦搜队队员用当地传统的畜力交通工具完成纵深敌后侦察行动
现在的强力侦搜队是以连为单位建立的。每个强力侦搜连都配备有一名上校级的指挥官、一名少校级的执行副官以及一名军士长。在一个标准连内配有行政管理、情报信息、行动、后勤保障、通信联络等分支辅助机构。连内划分有6个标准战术排作为行动的主力。每个行动排都配有一名上尉指挥官,一名军士作为副官。其中一个排是从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登陆营抽调过来的狙击手,负责提供支援。海军的医疗救护兵也同样被配备在任务行动排中,他们也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保证在任务行进过程中为伤员提供救治。
截止到200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共有5支强力侦搜连,其中4支处于作战待命行动状态:一连驻扎在加州的佩尔德顿营;二连驻扎在北卡罗莱纳州的拉提尼营;三连驻扎在阿拉巴马州的摩比尔;四连驻扎在夏威夷州的檀香山。而五连划归在海军陆战队第三侦察营,其基地是在海军陆战队第3 l远征军驻扎的日本冲绳岛。
强力侦搜队的任务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绿色类和黑色类。所谓绿色类任务就是可以避免与敌方火力发生正面接触的潜行任务,这类任务主要是:远程纵深侦察和监控;水道测量和海滩侦察评估;海港侦察和水下探测搜索。相对而言的黑色类就是“接触战斗”类,主要是:搜救飞行员;石油钻井和天然气平台突袭任务;舰艇平台搜索控制;安全转移敌占区的美国公民以及可能爆发的近距离作战。近来海军陆战队又将人质救援行动划为强力侦搜队的任务之一,以加强海军陆战队在反恐处理方面的能力,把强力侦搜队发展成为诸如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海军特种作战群一样的全能单位。
因为强力侦搜队所执行任务的高强度和高危险性,所以被称为“第二支海豹特种部队”。这两支部队早在创立之初就曾经并肩作战,但是伴随着发展和内部的整合,如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强力侦搜队可以和美军其他特种部队相提并论,但是他们却不接受特种任务联合指挥中心的调拨和派遣,而是为海军陆战队承担侦察和特种作战任务。不过考虑到当前的世界形势,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着手成立“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强力侦搜特遣一队”,并将把这支部队划归到美国特种任务联合指挥中心,作为海军陆战队的又一支联合特种行动部队。而在海军陆战队内部,强力侦搜特遣队的任务往往是和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并肩协作完成,为后期投入战场的大规模部队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情报,同时也完成一些敌后突袭行动。
由于强力侦搜队任务的复杂性和对执行者的较高要求,所以严格的训练是成为一名合格强力侦搜队队员的必经之路。很多完成强力侦搜队训练的合格人员都感叹他们所接受训练的严酷性,丝毫不亚于众人皆知的“海豹基础水下训练课程”。在完成最基本的海军陆战队员基础训练后,他们的训练才刚刚开始一一面对他们的将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选拔训练,在这两年内,他们将会完成个人体能和综合素质训练(为期半年)、小队班组的纵深侦察训练(为期半年)、海军陆战队远征军黑色类任务综合训练(为期半年),以及最后6个月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军部署实战考核训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对训练者心理素质的严格要求,保证了在面临严酷条件下的真实任务时,可以做出冷静准确的判断。在训练过程中,受训者被反复要求达到自己新的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当受训者的素质达到标准后开始进行“侦搜排训练课程”,之后,要继续完成求生训练、侦察训练、狙击训练和丛林生存训练等。这一系列的侦察和战术课程旨在使受训者成为一名侦察方面的多面手。但是这还不够,由于任务的要求,他们往往选择从空中和水上进行渗透,这就要求他们接受更加复杂的空降伞降课程,掌握高跳低开、高跳高开的伞降技巧,以及水下运输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此外,在战术方面,他们需要接受近距离作战等一系列高强度的战术对抗训练,以保障在和敌人发生正面接触时占有主动优势。在这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完成以后,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实战经验,而对实战经验的积累往往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经过一系列漫长训练和经验积累后,才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队员。
在越南执行任务的强力侦搜队队员
个人装备
强力侦搜队由于执行任务的不同,绿色侦察任务通常会选择丛林迷彩作战服,并且根据个人习惯进行细微调整改装,而黑色接触任务通常会选用海军陆战队作战连体服(CQB Assault Suit),配合诺梅克斯防火头套。一般强力侦搜队在进行近距离作战任务和舰艇平台搜索控制任务时都会首选这种连体服,其采用诺梅克斯ⅢA级防火材料制成,可以抵御短时间内的高温和火焰,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防弹载具方面,海军陆战队从2000年前后,就开始为所有人员进行逐次逐批的更新换代工作,由“全频谱战术装具系统”(FSBE)替换使用多年的Point Blank公司制造的“近战专用攻击载具系统”(CQB Assault System)。因为“近战专用攻击载具系统”虽然在近距离作战中效果出众,但是由于其自身的重量问题和复杂的结构,造成使用不便,其中的防弹背心和CQB载具系统属于相对独立的两套结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
穿脱都极为复杂,以致干使用者甚至不能独立完成穿戴工作,同时“近战专用攻击载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给M4卡宾枪提供专用弹匣包,使得很多强力侦搜队队员干脆自己掏腰包购买EAGLE公司的战术背心来弥补种种不足。早在1996年,更新存在诸多不足和隐患的载具系统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更换工作始终进行得较为缓慢。然而问题终究是在1999年12月9日的演习事故中爆发了。当时完成水面训练的强力侦搜一连五排的士兵乘直升机返航时,在水面失事,一名生还者是脱去了“近战专用攻击载具系统”而浮出水面获救,其他生还者则是依靠强健的体魄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携带装具游出水面而获救。此次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其中5人为强力侦搜连成员。海军陆战队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在l 10天左右的时间内,即2000年4月前后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战术载具平台,要求新型载具重量轻,带有紧急入水后的快速释放功能,特别要求这种功能尽量简便,以保证人员及时获救,同时要求具有出色的防弹功能。由此全频谱战术装具系统应运而生,它摒弃了早先防弹载具的复杂穿戴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了一套快速拆卸机构,使用人员一旦落水后,只需要拉下快速卸载系统,整个防弹载具就可以迅速脱落,减轻入水者的负担。同时采取了防弹载具和战术载具合二为一的思路,降低了先前的额外重量,成为两栖攻击背心和防弹功能融为一体的战术装具系统。
由于强力侦搜队的任务通常需要考虑到队员的快速渗透和转移撤离,所以必要的求生工具和滑降保护工具必不可缺,尤其是在执行黑色类别任务时。由于强力侦搜队的装备采购是以连为单位进行,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经验和长处,所以使用的品牌也较多。美国海军陆战队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为自己的士兵配发单兵GPS定位仪,但是由于体积过大,从1998年开始,强力侦搜队一连就开始自掏腰包为所有的队员更换上了“Garmin Model12 GPS”,同时请EAGLE公司为其量身制作手臂便携袋。而其余强力侦搜连也开始逐步使用自己选购的定位仪产品。
强力侦搜队一般配发两种枪套,一种是常规的手枪枪套,另一种则是为安装了休·费尔战术灯的手枪配备的专用枪套。
强力侦搜连正在接受近距离作战训练
从1917年海军陆战队正式列装M191l手枪起,海军陆战队就与M191l系列手枪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面对美国主要军种部队开始分批次换装M9手枪,海军陆战队的精英部队例如强力侦搜队和海军陆战队远征军,没有随波逐流地淘汰M191l系列手枪,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地面装备研究实验室开出了一份关于提高和改良M19ll手枪的条目表,这份条目表所列的要求都是经过海军陆战队特种任务行动人员的反复实践所得出的,所以参考价值极高。全新的MEU(SOC)手枪由此诞生,该枪的主体由柯尔特公司制造,其余大部分部件来自各个枪械制造公司的定制产品,包括枪管、握把护板、全新的击锤和手动保险装置以及扳机和机械瞄具等。
主战武器方面,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挑选M4A1卡宾枪和贝内利M4超级90型霰弹枪。选择M4A1卡宾枪主要是基于其在近距离作战条件下的紧凑型设计,同时,该枪可以在远距离射击时弥补9mm手枪弹的劣势,这些经验很多都是根据第一次海湾战争和海军陆战队在索马里维和行动中的实践中获得的。而下挂式可快速拆装的M203榴弹发射器作为M4A 1卡宾枪的辅助面杀伤火力,可以保证强力侦搜小队在火力上的完整性,而且可以选用多用途的榴弹使得榴弹发射器的功能更具综合性。在导轨附件方面,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选择了第二代反射式瞄具和艾姆坡音特公司的瞄具,而夜视瞄具由原来的PVS-4微光瞄准镜替换成了PVS 17小型夜视瞄准镜,以提高夜间作战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另外,M4A l卡宾枪上的全新机械瞄具和战术握把、快速拆卸消声器等组件配置成为强力侦搜队的一套标准化的近战武器装备。持续班组支援火力方面,他们选用了比利时FN公司的M249 5.56mm伞兵型机枪和M240G 7.62mm通用机枪,由于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的班组支援武器多用于远程纵深任务,所以携带机枪的人员一次至少携带600发枪弹,加上队员所背负的其他装备,降低枪械本身的重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伞兵型的紧凑结构和轻量化设计得到了队员的首肯。
海军陆战队最值得骄傲的莫过于他们的狙击手装备了,强力侦搜队为狙击手配备了M40Al、M40A3、M14DMR、M82A1 4个型号的狙击步枪,其中M40A1狙击步枪在1 970年代就开始服役,它在雷明顿700步枪上配置了专业比赛用的高精度重型枪管和特制的瞄具,以及麦克米兰公司生产的改良型枪托,并且每一支被下发的狙击步枪在使用之前都被海军陆战队的专业调试人员进行准确的精密调试。M40A3型则是1996年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狙击步枪,由于使用了全新的麦克米兰M4战术型枪托和新型弹药以及更多的精密配件,该枪在1 000码(约914m)以内发挥出色,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原有的M40Al。M14DMR精确射手型步枪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行动中牛刀小试,并且表现不俗。杨圣辰
按照任务划分,承担黑色类任务的强力侦搜队队员对室内近距离作战战术应达到烂熟于心的水平,走位和交叉掩护等多种战术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
虽然“海事舰艇搜索清剿”任务曾是一度成为海豹特种部队的专利发明,但是随着强力侦搜队的发展和战术提高,处理海事突发事件也成为他们黑色类任务的重要一项。
参加丛林模拟训练的强力侦搜分队
以海事环境为背景的快速人员救助转移训练也被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强力侦搜队的训练课程
由于近距离作战任务的强度对人员战术水平的要求一丝不苟,强力侦搜队队员必须进行移动中的战术近距离射击训练。
在航空母舰甲板上接受射击训练的强力侦搜队
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强力侦搜队队员
训练间隙的强力侦搜队员以一副“蛙人”装备出现在众人面前,可以看出他们是用与海豹特种部队一样的水下闭路呼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