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10试飞是“火箭弹射椅还是是航母的起飞弹射”?
答案是火箭弹射椅。
分析:(1)此次J10试飞是1997年12月底,其时中国的火箭弹射椅已经研制成功,中国著名的火箭弹射座椅研究专家俞梦孙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因为取得了火箭弹射椅的国际先进水平。事迹见《俞梦孙:中国火箭弹射座椅研究专家》。而“周自全,这位年近半百的老试飞专家、老共产党员、新型战机的试飞总师”,并不是研制火箭弹射椅或者航母的起飞弹射的专家,只是拿一架已经装好火箭弹射椅的新机在测试。此款火箭弹射椅的后来介绍:只有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我国具有设计生产能力,我国航空救生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四强。
(2)“光电经纬仪的操作人员非常紧张,生怕抓不到目标,得不到弹射数据,迟迟没有发出弹射命令”,操作人员不是担心出现机毁人亡的意外,而是“抓不到目标,得不到弹射数据”。
(3)测试本来是使用外国仪器,并由外国人参加测试,但是周自全自制了测试仪器。如果是航母的起飞弹射,那么中国已经研制舰载J10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了。
二、《沈飞研发中国三代战鹰内幕》透露沈飞新机引进的是不是S27的升级技术?
答案:不是。请看《俄苏霍伊公司表示中国必将成为主要出口市场》,时间是2004-11-04 俄参加珠海航展期间,其中有段话是:据俄塔社报道苏霍伊公司将对中国和其它外国订货者提出按苏-27SМК的样式改装苏-27的建议。这种改装的目的就是:延长飞机各种资源的寿命,使之具有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够昼夜完成任务的能力,并确保其多功能的运用,增加使用的武器品种,提高机组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沈飞研发中国三代战鹰内幕》透露沈飞新机1999年谈判引进的技术,实际上是与SU27并不相干的技术。所以,沈飞新机也不是J11改进型。
三、沈飞新机内幕报告的两个研究周期之迷的解答。
《沈飞研发中国三代战鹰内幕》中说了两个时间周期:要在5、6年内完成常规需要8到10年的研制任务是什么意思?
(1)8到10年,是指沈飞引进S27形成组装能力的时间。S27在1995年左右立项谈判,1996年引进生产线,2002年9月开始生产J11。见《龙之翼-中国苏-27飞机》。
(2)5到6年,指沈飞新机,实际是重型歼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