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骑兵的侦察部队
侦察行动,与铁甲轰鸣、大地颤抖的战场无缘,套用现代人的一句话,它属于“白领”,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进行侦察行动就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斗,冷静地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敌情,并迅速准确地将这些情报传送给指挥机关,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回来,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装备的装甲车辆还不是很多,在各国陆军中承担侦察任务的主要是骑兵部队。虽说骑兵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显露出了颓废之势,但由于它长久以来一直是各国陆军中的“精英部队”,而且侦察行动需要一支沉着冷静、快速机动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骑兵部队仍能在陆军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侦察行动也成了它惟一的用武之地。
追根溯源,德国的“山猫”装甲侦察车就是德国骑兵部队演变的产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侦察部队一开始装备的主要是四轮汽车,虽然它的战斗力比较弱,但是它能够在闪电战初期利用优越的机动能力,深入敌军战线腹地,进行奇袭、骚扰等活动,引起敌军后方的混乱。

德国山猫装甲侦察车

日本87式装甲侦察车
可以这么说,闪电战最重要的武器应该是发动机,而侦察车的主要优势就是它快速灵活的机动能力,侦察部队的渗透行动构成了闪电战的前提条件。通过二战初期的几次战斗,德军明确了装甲侦察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开始集中力量研制专门用于侦察的装甲车辆,于是“山猫”装甲侦察车的鼻祖Sdkfz.234重型装甲车应运而生。Sdkfz.234重型装甲车除了保持良好的机动性能外,还拥有一定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在进攻作战中,侦察部队是主力部队的眼睛;在相持阶段,它是防御阵地的前方哨所;在撤退过程中,它又担负起撤退路线的侦察任务。侦察部队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作为侦察部队主要装备的轮式装甲车,也受到了各国陆军越来越多的关注。
日德的机械化建设
日本在二战后的60年时间里,完成了陆上自卫队的摩托化、机械化建设,而德国陆军的摩托化、机械化建设时间相对较长一些。虽说日本87式装甲侦察车的出现时间比德国“山猫”装甲侦察车晚了15年,但这并不能说明两国发展轮式装甲车的历史谁长谁短。

87式底盘和行动装置与82式指挥通信车完全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日本便开始了轮式装甲车的研制。但是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消耗战的影响,轮式装甲车的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日本国内的道路情况不适合轮式车辆行驶,因此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对轮式装甲车的研制一直不是很积极。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把日本拉入包围苏联、中国的阵线,日本才开始少量装备美制M8和M20轮式装甲车。之所以装备数量很少,是因为当时日本认为抵御苏军的主战场将在北海道地区,那里更适合使用履带式装甲车。
直到1982年,日本陆上自卫队才开始正式装备轮式装甲车,即82式指挥通信车。而87式装甲侦察车就是在82式指挥通信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87式装甲侦察车从1983年开始研制,只用了4年时间便研制成功。研制工作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它沿用了82式指挥通信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装置等。因此可以说,87式装甲侦察车实际上就是82式指挥通信车的另一种变型车。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德国。欧洲的马车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各国陆军中基本上都设有骑兵部队。另外,欧洲的道路网建设比较早,为轮式装甲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使用环境。但是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工业生产能力遭受到严重摧残,而且受《凡尔赛条约》的制约,德国的装甲车辆研制工作被迫陷入停滞阶段。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夺取了德国政权,并声称要扩大军备,但是没有明确提出陆军摩托化的方针。到1939年,德国陆军的摩托化率只有25%,剩下的75%全部都是骑兵部队和步兵部队。二战中的欧洲战场,道路网比较发达,便于轮式装甲车发挥其快速机动的优势。因此,德国陆军强烈要求大量装备轮式装甲车,Sdkfz.2348×8型装甲车很快便研制成功,并装备德军部队。
二战结束后,德国陆军被解除了武装,所有装甲车研制项目都被停止。直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才允许研制“豹”式坦克,Sdkfz.234后续车型的研制工作也得以起步,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山猫”装甲侦察车。
1964年,当时的西德开始进行多功能轮式装甲车的基础研究,并着手研制4×4、6×6和8×8型的车体,其中8×8型被确定为装甲侦察车。1965年,由戴姆勒·奔驰公司、曼公司、克勒克纳·胡姆伯特·多依兹公司、亨舍尔公司、比辛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组成联合公司,共同研制这种新型装甲侦察车。1975年研制成功,并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
整体比较

接受检阅的87式装甲侦察车
一般而言,轮式装甲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山猫”装甲侦察车却与这一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它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
“山猫”装甲侦察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车体高大,气势逼人。该车采用了8个大直径轮胎,车体也与轻型坦克相若。在这庞大的车体里面,内藏着复杂的机械设备。换句话说,正是有了这些提高机动性能的复杂机械设备,才使“山猫”装甲侦察车的外形如此庞大。
“山猫”装甲侦察车的一大特征是在车体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了一个驾驶室,一旦遇到强敌,它可以快速逃离危险地区。
“山猫”装甲侦察车采用OM403VA型10缸4冲程柴油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15.95升,功率290千瓦。发动机有良好的隔音措施,并装有较大的排气消音器,车辆噪音小。废气在排到车外之前和冷空气混合,以降低热信号特征,从而使车辆不易被探测到。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有4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操纵装置有自动和手动两种,为减少驾驶员体力消耗,该车还采用了液压转向机构。车体四周的8个车轮采用独立悬挂,分为前4轮和后4轮两组,可任选前4轮、后4轮或全部8轮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5.75米。而同是8×8的“锯脂鲤”装甲车的最小转向半径为8米。
87式装甲侦察车的乘员为5人,车内从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驾驶室有2名乘员,驾驶员在右,副驾驶兼机电员位于其的左侧。战斗室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炮塔内左侧是炮长,右侧是车长。发动机室位于车体后部右侧,左侧是一个通道,1名担任观察和警戒任务的乘员位于通道里。
该车为防弹钢板全焊接结构,特种迷彩涂层可吸收红外线和电波,提高了车辆的隐蔽性。山猫式87式装甲车侦察敌后渗透能力对比
侦察能力的比较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87式装甲侦察车和“山猫”装甲侦察车的侦察能力进行比较,即敌后渗透能力、与敌交战能力和情报搜集能力等方面。
敌后渗透能力
敌后渗透能力也就是指车辆的机动性能和活动范围。87式装甲侦察车和“山猫”装甲侦察车都是轮式装甲车,在公路上行驶都能发挥出色的机动性能。87式装甲侦察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00千米/小时,“山猫”装甲侦察车稍稍逊色,为90千米/小时,但它在倒车时也能达到这一速度。

装有被动式观察瞄准装置的“山猫”装甲侦察车
轮式装甲侦察车的活动范围不可能完全局限在公路上,有时为了躲避敌人不得不离开公路,在狭隘崎岖的地形上来回穿梭。“山猫”装甲侦察车全长7.74米,宽2.98米,车体较大,但由于采用8轮转向,它的最小转向半径仅为5.75米,而法国的4×4型VBL装甲车的转向半径也只有5.77米。这么小的转向半径,令人不得不对8轮转向机构发出一句鬼斧神工的赞叹。在前南斯拉夫的维和行动中,“山猫”装甲侦察车就能在狭隘的城市街区之间来去从容,令那些体积相若的装甲车自叹弗如。
87式装甲侦察车全长5.99米,宽2.48米,体积比“山猫”小了一圈。87式装甲侦察车采用前4轮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7~7.5米,在日本使用是绰绰有余了。
活动范围也是衡量装甲侦察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公开的数据来看,87式装甲侦察车的最大行程要短一些,约500千米,而“山猫”装甲侦察车为730千米。但是,装甲侦察车不仅要能深入敌后,而且还要能安全返回,因此仅比较车辆的最大行程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考虑到乘员的疲劳程度。
驾驶装甲车可不是一件美差,它需要乘员长时间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而且需时刻关注周围的情况。行驶的时间越长,走的路程越远,乘员的疲劳程度也就越大,乘员的侦察效能和战斗效能也会随之降低。
87式装甲侦察车的乘员座椅可以根据乘员的体形和喜好进行调节,而且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震动和噪音较小,乘员乘坐比较舒适。另外,87式装甲侦察车上有5名乘员,比“山猫”装甲侦察车多了1人,因此在休整时就多了一份进行车辆维修、放哨、通信和准备伙食的力量。“山猫”装甲侦察车的舒适性设计也比较好,每个乘员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但是车大人少,只有4名乘员,因此在车辆维修、人员休整时的人均负担相对较重一些。
再来看一下两种车的越野能力。87式装甲侦察车有6个车轮,“山猫”有8个,从这一点来看,“山猫”装甲侦察车占优。
就两栖能力来看,两车对比明显。“山猫”装甲侦察车可以借助车体后部的螺旋桨推进器在水上行驶,而87式装甲侦察车不具备两栖能力,只能涉水深1米。
日本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认为没有必要让87式装甲侦察车具备两栖能力。因为日本的河流基本都有桥梁和坚固的护岸工事,装甲车无需进行浮渡。另外,安装螺旋桨推进器或喷水推进器会导致车辆结构更加复杂,增加平时的维修保养时间。
此外,“山猫”装甲侦察车上还装有FNA4-15车辆导航装置,FNA4-15是一种惯性导航装置,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发明之前,它确实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工具,它能够在地图上标示出车辆的行驶路线和位置。但随着GPS的普及,该装置已被替换掉。与此相对,87式装甲侦察车上没有导航装置,因此只能在地理环境比较熟悉的区域活动。

在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山猫”装甲侦察车
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装甲车辆中,87式装甲侦察车上首先安装了被动式微光夜视仪,供车上的驾驶员和炮长使用。而“山猫”装甲侦察车的驾驶员、车长和炮长都装备有夜视仪,早期是主动夜视仪,现在都已换成热成像夜视仪。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山猫”装甲侦察车无论是在最大行程、越野性能、两栖能力,还是在夜视装置和导航装置方面,都要高出87式装甲侦察车一等。
与敌交战能力
与敌交战能力是指车辆的火力和防护力。“山猫”装甲侦察车的主要武器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Rh202型20毫米机关炮,炮口初速1080米/秒,每分钟可发射800~1000发炮弹。该炮虽然也可对空射击,但由于没有安装专门的防空射击瞄准仪,因此防空效果不很理想。该炮采用双弹链供弹方式,可以发射穿甲弹和杀伤爆破弹。发射穿甲弹时,在100米的距离上弹着角为25度时的穿甲厚度为48毫米,在1000米的距离上弹着角为40度时的穿甲厚度为25~35毫米。
辅助武器是1挺MG34A1机枪,可以发射北约标准的7.62毫米子弹。该机枪是二战中德军MG42机枪的改进型,现已成为德军的标准机枪。MG34A1机枪安装在车长舱门旁边,车长必须探身车外进行操作,主要用于打击突然接近的敌军步兵。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山猫”装甲侦察车上的武器主要用于自卫,而不是去主动攻击敌人。
再来看看87式装甲侦察车的情况。87式装甲侦察车上安装了厄里肯公司研制的KBA型25毫米机关炮,炮口初速1335米/秒,最快发射速度为600发/分,单发射速为200发/分。

训练中的“山猫”装甲侦察车
该炮也采用双弹链供弹方式,可以发射曳光脱壳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发射曳光脱壳穿甲弹时,在2000米的距离上弹着角为30度时的穿甲厚度为25毫米。同“山猫”装甲侦察车一样,该炮虽然也具备防空能力,但效果也不理想。
辅助武器是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乘员可在车内遥控操作。
单纯比较火力而言,87式装甲侦察车有着明显优势。“山猫”装甲侦察车上的机关炮口径小,机枪操作不安全,一旦与敌交火,只能快速逃窜。而87式装甲侦察车则可以枪炮齐射,完全有能力击毁敌人的轻型装甲车。
两车都安装了烟幕弹发射器。“山猫”装甲侦察车炮塔两侧各有4具,87式装甲侦察车炮塔两侧各有3具。
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车的防护水平吧。“山猫”装甲侦察车是在Sdkfz.234装甲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车体外形抗弹性能良好。车体安装了普通防弹钢板,车体前部可抵御20毫米炮弹、侧部能抵御12.7毫米子弹的攻击。87式装甲侦察车的车体形状虽然也经过了防弹设计,但明显不如“山猫”装甲侦察车那么简练。该车的防护水平与“山猫”装甲侦察车属于同一级别。
在核生化防护方面,“山猫”装甲车在车体内安装了换气装置和带气体过滤器的增压装置,可以在核生化条件下将经过过滤的空气输送至战斗室,同时在战斗室中形成超压,以阻止受污染的空气进入车内。而87式装甲侦察车则没有安装核生化防护装置。
说到轮式装甲车辆的防护,不能不提及使用的轮胎。87式装甲侦察车和“山猫”装甲侦察车都使用了防弹轮胎,即使轮胎被击中仍能依靠坚实的胎壁行驶。而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如果一旦被地雷炸毁,整车则无法行动。而轮式车辆即使被炸飞了1~2个车轮后,仍能继续机动。像“山猫”装甲侦察车可以在丧失4个车轮、87式装甲侦察车丢掉2个车轮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行驶,这也正是装甲侦察车“伤而不亡”的逃生秘诀。

训练的87式装甲侦察车
由于“山猫”装甲侦察车配有前后两个驾驶室,因此它在倒退逃生过程中,也具有前进时的机动性能。倒退逃生对于后部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驾驶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射烟幕弹、操纵车辆、迅速逃离这一连串的动作。
87式装甲侦察车也为倒退逃生做了一些准备。如在车体后部安装了一部倒车摄像机,驾驶员可以通过后视显示器观察车后的情况,以便急速撤退。
情报搜集能力
情报搜集能力涉及乘员的熟练程度和软件的水平,侦察的内容包括对敌人的位置、兵力、行动和部署情况的侦察,为后续部队的开进提供地形勘察等等。
装甲侦察车可以借助良好的机动性能,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深入敌后潜伏起来。车长则指挥车辆利用隐蔽地形缓慢前进,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此时,车辆的低噪音对于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
车长可以使用潜望镜,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身体探出炮塔用肉眼观察周围的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敌军的行动、发动机的噪音,附近地形是否适合通过等情况。

“山猫”装甲侦察车剖析图
侦察部队一般要避免参与战斗,但是也要根据情况,实施火力侦察,或者是由几辆侦察车在敌人防线快速来回穿插,以便探明敌军的火力分布情况。
在信息时代,侦察车上的各种传感器、情报处理机器必不可少。例如“山猫”装甲侦察车的后继车型“小狐”装甲侦察车,就在车内的伸缩式桅杆上安装了先进的侦察装置,乘员在车内就可以完成侦察任务。
然而,在“山猫”和87式装甲侦察车上没有装备这些先进的侦察系统,侦察手段仍主要依靠乘员的观察和感觉。“山猫”装甲侦察车上由车长和炮长完成侦察任务,而87式装甲侦察车上有2名专职侦察员,他们可以随时下车,徒步渗透接近敌军,以便能更准确地搜集情报。在这一点上,87式装甲侦察车的情报搜集能力要高于“山猫”装甲侦察车。
根据美军的说法,侦察部队肩负着“侦察”和“巡逻”两项任务。“侦察”任务是指探明敌军的规模和军事企图,其中包含实施火力侦察。而“巡逻”任务,则是隐蔽地搜索周围潜伏的敌军。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任务越来越多地由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一些重型装甲战车来承担,而装甲侦察车则逐渐转向执行巡逻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红外传感器、热传感器、雷达等许多新技术、新设备陆续在军事侦察领域得以应用,通过这些设备获得的情报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利用无线电或激光通信迅速安全地传输,最后再经过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还原成真实形象的情报结果。
在德国,由于“山猫”装甲侦察车结构比较复杂,对它进行信息化改进比较困难,因此德军才研制了新型“小狐”装甲侦察车,并最终淘汰现有的“山猫”装甲侦察车。
而87式装甲侦察车的改进余地还很大,对该车进行信息化改进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因此87式装甲侦察车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