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在一堆人里,闷着头只管干活不爱吱声的人,多半身怀绝技。总装驻陕某基地技术部轨道室高级工程师张轲就是这样一个讷于言却敏于行的人。
张轲只有33岁,但由于专业技术突出,已经成长为该基地轨道计算方面的核心骨干。轨道计算说来是“天”大的事,但通俗的说,就是为卫星和飞船在太空定轨、铺路。张轲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神舟”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在内的24次卫星和飞船轨道确定任务,在“神六”任务前期准备、联调测试、技术协调和任务实施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特别是对飞船轨道周期变率估算精确,为保证飞船准确变轨和安全返回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船轨道周期变率的预估,是飞船任务中的关键技术,预估精度决定着飞船是否能够按照预估的轨道衰减变化,准确进入返回轨道,顺利回收。
在执行“神六”飞船任务中,张轲顺利预估出飞船第5圈第一次变轨前后的轨道周期变率,但与“神舟五号”飞船对应的轨道周期变率相差达到了3倍以上!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估算错了。如果轨道周期变率预估误差超过30%,飞船将因为提前耗尽燃料,而不能按计划返回理论落点,后果不堪设想。
人命关天,张轲不敢半点马虎。经过反复演算,凭着经验和对技术的自信,他仍然确信自己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神六”飞船实施第一次变轨,轨道控制量完全参照张轲给出的估算数据,结果准确变轨,确保飞船正常返回。张轲在航天测控系统一时名声大震。
2005年夏天,关于“神六”飞船的碰撞规避预警计算紧张地进行着。张轲组织轨道室相关人员从近9000个空间目标中筛选出可能碰撞的近300个目标进行重点监视跟踪,尽可能不放过发现任何对飞船造成碰撞威胁的目标情况。要完成对近300个重点目标的碰撞规避预警计算,正常情况下需要90分钟,这样的速度不能满足任务要求。怎么办?预警分析直接关系到飞船飞行的“交通安全”。张轲深感责任重大,每天他都是离开办公室最晚的人。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一次次地实验,张轲提出了一种利用轨道平根数及解析算法,应用于实战,原来需要90分钟才能做完,现在只需30分钟便可完成一次碰撞规避预警计算,使“神六”任务碰撞规避预警的计算速度的精度提高了近3倍!
去年9月,“神六”飞船已进入最后任务联调阶段,在实施轨道确定时,突然出现紧急情况:由于缺少某项参数,测站无法正常实施跟踪。大家心急如焚。紧要关头,张轲挺身而出,很快组织飞船轨道预报计算人员深入进行验算分析,查找出对跟踪弧段取站周期选择不当等“病灶”,通过修改软件方案,问题迎刃而解,及时消除了任务隐患,确保了联调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