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在第十一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上的投票间隙,马伟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行色匆匆不苟言笑的年轻院士,开头就先发问:15分钟足够了吧?
马伟明语速特快,听起来感觉就像速度溜冰,你还没听完第一句,他已经滑行了很远。15分钟内,他讲完了别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内容。
效率高,这是马伟明的特点。在探索科学的未知世界的征程中,他比同龄人走得更远。2001年,41岁的马伟明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当选为院士后的这短短4年,马伟明又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他来说,在攀登科学的征程上,当选为院士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逗号。
当选为院士前,马伟明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主持研制出中国新型舰船的第一代电力集成发电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引进国外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不久发现发电机系统有重大缺陷。当时在这类发电机整流系统中都存在一种
“振荡现象”,造成整个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陷入瘫痪。这个难题在国内外均未得到彻底解决。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经过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不到40岁的马伟明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发电机整流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公式”,并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西方国家的多相整流发供电系统。该成果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选为院士后第一年,马伟明等长期研究的第二代电力集成发电机获得成功应用。这种同时发出交流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为国际首创,被评为中国2002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随着电力推进舰船的发展和高能武器舰载化对大容量电力的需求,今年,45岁的马伟明领衔研制了“高速感应蒸发冷却发电系统”,即舰船的第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在长约100多米的舰船上,供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所需的电量。马伟明坦言:“其难度远远大于前面两代发电机的总和,甚至超过了自己过去所有研究的总和”。目前其“关键技术已经突破,正在进行型式试验”。
中国新型舰船的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从原理、设计到研制都由马伟明主持,马伟明因此被称为中国潜艇“心脏”的总设计师。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瞄准21世纪舰船动力平台发展的趋势,马伟明率先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技术思想。该系统将是未来舰船新型动力平台。这一设想正在付诸实施。
据悉,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19世纪前的舰艇动力主要依靠风帆。从风力到蒸汽机,是舰船动力的第一次重大革命。从蒸汽到核动力,舰船动力实现了第二次革命,而从核动力到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则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自然界的山有顶峰,马伟明心中的山是科学,这座山永远不会有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