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岩胜陈飞虎李世明
盛夏时节,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组织军事干部集训。登台授课辅导的秘书群联处处长罗承贤一“亮相”就特别“出彩”:“敌情”和战场环境,了如指掌;集团军首长机关的作战任务和主要行动,如数家珍;开展战时政治工作,轻车熟路。
作为政治机关的业务处长,罗承贤为何对打仗如此精通?7月下旬,我们经过深入采访,找到了答案。
“政治干部不懂军事,腰杆儿就硬不起来”
虽然那件事已经过去了4年,但一提起来,罗承贤还是很激动。
那次,集团军所属某部组织实兵实弹演习,担任演习政工组长的罗承贤发现,个别政治干部仅仅满足于“背台词”走过场,对演习工作“说不上话、帮不上手”。有的甚至连起草文书和标图都要请司令部参谋“代劳”。
听着个别军事干部的一些讥讽,罗承贤既感到脸红心跳,又感到很憋火,暗暗下决心:提高军事素质,搞好战时政治工作,等下次演习时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此后,无论工作多忙,罗承贤都坚持每天挤出1个小时以上时间学习军事知识。个别干部对此感到不理解,有的还善意地提醒他:“你是秘群处长,不要把劲使偏了,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听了这话,罗承贤却说:“政治干部不懂军事,就会在打赢上‘缺位’,腰杆儿就硬不起来。”
“平时不多到‘战位’转转,战时做起工作就没个准头”
罗承贤虽然是集团军机关的处长,但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泡在演习场、训练场。部队每次组织演习,他都主动要求参加,驻训点方圆数百公里,处处留下了他的脚印和汗水。
“平时不到‘战位’多转转,战时做起工作就没个准头。”多次担任演习政工组长的实践经历使罗承贤认识到,要搞好战时政治工作,坐而论道不行,蜻蜓点水不行,投机取巧更不行,必须做到心入、身入。
一次实弹演练,刚“落户”部队不久的某新型火炮首次参演。为探索研究新型装备给开展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部队机动途中,罗承贤主动搭乘炮车;休息时,与战士们一起睡在硬板床上;在准备发射过程中,他又与战士们一起选炮位、一起擦炮管、一起扛炮弹、一起标定射向。经过和战士近距离接触,他对战士的思想状况有了准确的把握。两个多月下来,他写下了两三万字的心得体会,并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向党委提出加强和改进演习训练中官兵思想工作的9条建议,有效调动了官兵的“参战”热情。
“实实在在付出了,就能有所收获”
潜心钻研军事,使罗承贤从军事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在战时政治工作研究中成果不断。他熟练掌握了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与某军事院校专家联合开发了战时政治工作辅助决策系统;被部队选派到北京,代表陆军集团军部队参加战时政治工作一体化指挥系统平台建设攻关研讨会;多次应邀到院校,为学员介绍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经验。
随着能力水平的提高,罗承贤在临机处置各种演习“情况”中总是高人一筹。一次演习中,军区首长对他拟订的心理战计划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各单位按这个方案组织实施;另一次演习中,他面对上级导演部设置的一个个险局、难局,提出一个个应对高招,受到导演部的好评。
更让人为之高兴的是,在罗承贤的带领下,全处同志深钻细研战时政治工作蔚然成风,全处平均每年都有10篇以上研讨文章发表。
善于站在谋打赢的角度思考问题,使许多日常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迎刃而解。以往每逢重大节日,军地双方领导相互走访,牵扯不少精力。在罗承贤的建议下,双方互访“清茶一杯”,广泛开展“科技双拥”成为共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