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钻研,办法比困难多!我看打巡航导弹“十发十中”
关于CCTV树立的科技强军标兵,网上非议颇多,焦点集中在质疑在某防空旅如何用老式导弹击落巡航导弹上,而且“十发十中”。
我看对批评此报道为作秀的观点可以休矣!因为只要肯钻研,办法比困难多。
第一、质疑者的谬误 主要有两点:
其一,将“十发十中”引申为“百发百中”。“十发十中”只是某次演习的结果,不等于在宣传“百发百中”。演习有时就是在“演戏”,做给人看的,背后大量的工作,我们是看不到的,实际的抗击结果,也是保密的。说“十发十中”,而不说“十发N中”,CIA就糊涂了,他们当然不相信我们能100%抗击,但他们不知道实际的抗击效率,心里更没底。
“十发十中”是完全可能的,“百发百中”是完全不可能的,将二者混同是典型的诡辩。
其二,所用理论依据停留在过去时,把一些老数据搬出来证明现在的不可能,就和用算术求解曲面面积一样可笑。具体用什么办法发现、锁定、击落巡航导弹,用范伟的话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第二、伊拉克是如何抗击巡航导弹的
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宣称击落巡航导弹两百枚以上。这个战果虽然可能有水分,但是伊拉克击落巡航导弹数量也的确为数不少。据中方战后考察,大概击落170枚左右。
由于美国巡航导弹是GPS结合地形匹配,因此,巡航导弹的来袭主要集中在有限的通道上,伊拉克防空哨通过观察,发现了美军巡航导弹的几个通道。在当时的电视新闻中,新闻记者在伊拉克人的指引下,拍摄到了前后间隔数分钟内,不断有巡航导弹低空飞越伊拉克村庄上空的镜头。伊拉克防空部队也迅速移动到这些地点附近建立阵地,击毁了不少导弹。
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击落的巡航导弹数量少得可怜。战后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低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对红外信号吸收非常明显,巡航导弹采用的是小型涡扇发动机,混合排气温度较低减少了红外信号特征,红外寻的效果很差。拦截巡航导弹最成功的是伊拉克高射炮部队。战争初期,偶然配置于地形匹配点,以及重要目标附近执行要地防空的高射炮,在发现了美军巡航导弹来袭方向后,事先将火炮和射击指挥仪对准巡航导弹可能的航路捷径方向,并加强该方向上的观察,一旦发现目标接近,立即进行弹幕射击。同时伊拉克防空部队也不断调整部署,形成拦截线。
伊拉克从1999年以来,向某些国家购买了大批干扰机,大面积布放干扰机能使美军巡航导弹一进入伊拉克领空,通信和GPS信号就被遮断。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这种干扰机的作用才普遍被认识到。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抗击巡航导弹,首先要过发现关,其次是过击中关。
第三、我们如何过发现关
发现巡航导弹,绝不是单靠防空旅本身的雷达,对于巡航导弹这种低空目标探测距离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等于提高了防空旅的探测范围。
CCTV报道中说,“几百公里以外的我雷达侦测的信息,同时出现在该旅的显示器”。
我国的国防综合信息网,据称骨干网是“9横10纵”(也可能是“10横9纵”),这种网络的威力只能从美国人的表现中推测。在美国制裁伊拉克期间,曾指责中国公司协助伊拉克组建地下防空信息网,这将大幅提高伊拉克防空部队的效能。虽然我们解释那时普通的电信网,美国人就是不信,还是向他们怀疑的目标发射的巡航导弹,足见其恐慌程度。
某旅是野战防空旅,大概不会在过分依赖主干网,但是通过CCTV的报道看出,我军已经解决了各兵种防空雷达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
京津地区是我国防空力量最密集的地区,其防空网实际上由海军、空军为主,陆军为辅,有消息说在台湾海峡,台方在300米的飞行目标,可能会同时受到大陆300个电子信号的照射,京津也会达到这个水平。
某旅属于陆军,是防空网的补充,可能主要用于要点防御,在巡航导弹最可能到达的地点待机,并且得到其他防空系统的信息支援,准确预知巡航导弹的来袭是完全可能的。
提前知道巡航导弹的来袭,不是作秀,不是弄虚作假,那是实实在在的实力。
第四、某防空旅装备作战效能
仔细分析,应该有5种,而不是CCTV展示的四种。这5种是高炮、单兵防空导弹、FM80(或FM90)、HQ61、道尔M1(未露面)。
高炮是最能抗干扰的防空兵器,在强调高技术的今天,军事报道中反而大量出现关于高射炮的报道,重新重视高炮的作用,表明了一种务实的态度。而且实战证明,弹幕射击对于拦截巡航导弹是十分有效的。
我国的单兵防空导弹,虽然传说不少,但是被承认的战例只有巴基斯坦用QW2击落的两架印度飞机。巴方购买该型导弹,是经过严格对比测试,巴方决定购买QW2的原因是,该弹曾在测试中,在暴风雨的条件下击落目标。这表明了中国红外导引头的水平。我国的红外头目前处于第三代,抗干扰能力和识别能力就十分惊人了。如果发展到第四代,只要目标有红外辐射,就会被锁定,因为第四代锁定的是目标的红外特征,而不是红外的强度。
FM80,最低射高15米,制导三种: 1、雷达工作方式,用于拦截中、低空目标;2、电视、雷达复合工作方式,用于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电视自动跟踪目标,雷达测量导弹距离和角度差;3、人工方式,操作手利用电视系统手动跟踪目标。 HQ61,导弹是一种半主动制导的导弹,采用连续波全程末制导;战斗部为连续细杆杀伤式战斗部。道尔M1是一种垂直发射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导弹、雷达、制导站集中在一辆自行式履带装甲车上。每辆战车上装2个导弹模块(8枚9M331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主动雷达制导,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空中目标;导弹机动过载30g,战斗部为15公斤高能破片杀伤式,可击落飞行速度在700米/秒以下、机动过载10g的目标,单发命中概率在70%以上。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有对抗巡航导弹能力的。根据以往的数据,就推测这些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无法跟踪低空复杂条件下的低红外辐射源,就推测其波束导引头无法在地面杂波中识别小目标,是站不住脚的。要知道第一次提出“打巡航导弹”实际是在13年前,从那时起我们的研究部门和军队就一直在做工作。
关于抑制红外特征的问题,只是说减低,而不是完全消除,陆军的红外探测仪可以探测到在地面的人体,在天空背景下巡航导弹的红外特征,总比树丛中的人体的强吧?小涡扇的喷口,不是空调器的出风口。
用雷达探测低空目标也不是不可能,最早的办法就是稍微抬高天线,用波束的下沿扫描目标,避开地面杂波的干扰,我军在抗击P2V、B17的低空袭扰时,就采用过这种方法。现代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有极大的提高,测炮雷达能够捕捉炮弹的弹道,要锁定巡航导弹这样低速的大目标,并不困难。如果加上光电制导,锁定、击落的把握更大。
几种导弹具体的技术指标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知道的话我就可以挣美圆了。
第五、中国宣传机构频放卫星的含义
通过分析各种公开报道,可以看出我们有一套对抗巡航导弹的方法。
在2000年,解放军报网络版报道,南京军区某高炮团导弹连战士李刚在未打过实弹的情况下,在一次实弹演练中用某新型防空导弹,连续击落5发巡航导弹靶标。文章说:据导弹研制单位的技术人员介绍,该型导弹的理论命中率只有53%。为什么到了李刚手里就变成了100%?挺复杂的一个问题,让李刚回答起来却十分简单: “练和学”。 他把学习高科技知识和解决训练难题结合起来,攻克了从山岳丛林到濒海岸滩,从肩扛发射、车载发射到船载发射等难题,练就了在恶劣天候条件下快速辨认空中目标,准确判断声光信号的过硬本领。“打赢系兵心,位卑想大事”,这是师长汪广庆对李刚的评价。
还有就是介绍雷峰团打巡航导弹,“科技大演兵在京郊燕山脚下某部靶场展开,雷锋团战士不管是‘两网双四法打巡航导弹’、‘四扰法防精确打击’,还是‘战术集团抗干扰通信’、‘登岛作战火力运用’等高技术兵器的熟练运用,都赢得了各级首长及参演官兵们雷鸣般的掌声和响亮的喝彩声。”
最不可思议的,也是最可能有作秀嫌疑的是,“........此刻,只见约200米的空中出现了‘战斧’巡航导弹靶标。雷锋班战士果断地按下发射器控制钮。智能雷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顿时形成一张垂直的天网。伴随着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巨响,弹片凌空飞散,如天女散花一般,‘天狼’顿时空中折翼。”哇靠!用飞雷打巡航导弹?!
2002年09月02日新华网报道了贵阳市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空袭演习,演习结果是,在民兵防空分队的抗击下,“敌人”仅击中我部分保卫目标,却付出了1架飞机被击落、1枚巡航导弹被击毁、1枚被拦截的代价仓皇逃窜。
这些报道表明,“打巡航导弹”对于中国武装力量来说,虽然不是手到擒来,也不是高不可攀。而且很早就已经比较成形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最近中国媒体是否放了太多的“卫星”,三代机解密、新潜艇下水、防空旅打巡航导弹、马祖光研究激光器,等等之类,还有各种研究所频频以半公开的方式公开其研究成果,诸如“弹道导弹打航母”、“隐型材料”、“特种炸药”、“全新导航技术”之类。
这些东西到底是真是假,真是难以判断,但是他们集体跳出来,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在做军事斗争的准备,而且颇有成效!
美国人信不信,还难以判断,但是搞笑的是这些报道先触动了某些自虐狂的神经,他们从来都认为中国人打不过美国,以前在朝鲜、在越南如此,现在也一样,于是“做秀”、“意淫”的评论纷纷出笼。
打仗是要人命的事,江泽民早就提到,高技术局部战争关系“政权的生死存亡”!而且老江、胡总都是学理工的,不是玩文学的,是不好糊弄的。因此,我坚信部队的 军事斗争准备是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