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庸讳言,各位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爱好者都知道: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轮造舰高潮之後,中国正在开始一轮新的造舰高潮,其规模在当今世界,除了美国,当无出其右者。
所有的这些舰艇最晚的也将在2007年交付大陆海军。尤其是购自俄罗斯的8艘K636改进型潜艇,2002年刚刚签的合约。在此之前,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曾购买了4艘K系列潜艇,当时它们从签约到完成交货的时间耗时将近8年。
无论是新建的舰艇还是购买的舰艇,其主要的武器配备及其控制和中国军队目前已经掌握的、具备实际战斗力的装备都具有相当的继承性,即使在170、171这两艘可以说是全新概念的舰只上,中国也没有使用被国际上公认的类似美国的热垂直发射技术及其发射系统,而是选用了已经广泛装备其空军防空导弹部队的冷垂直发射技术及其发射系统,尽管为此付出了单舰防空导弹装载量减少将近50%的代价。
在建和外购的驱逐舰全部是排水量在7000吨级以上的大型舰,即使是护卫舰也已达到了4000吨级,比较之前的中国建造的驱逐舰,作为主力的“051”满载排水量尚不过3800吨甚至不及现在建造中的护卫舰。
中国何以在相隔20余年之後,尤其是在目前世界各国因着冷战结束而纷纷放缓装备的升级和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忽然掀起一轮新的造舰高潮的呢?
回顾历史,中国的上一次造舰高潮始于1970年,终止1980年。目前中国在役的22艘驱逐舰中,15艘是在此期间开工或下水的;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是中国海军主力的053H1护卫舰和033潜艇的大批量建造也是在此期间开始的;曾经是中国海军武器库中唯一尚能在世人面前拿得出手的核潜艇也是在这个期间下水并服役的。
很显然,这完全是因为一种对潜在战争可能性的预期与自身战略态势的评估。其兴起于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之後,落幕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时,绝对不是时间上的巧合。只是这次对战争可能性的预期又是谁呢?媒体不是还在连篇累牍地宣传中国目前的周边局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吗?
不仅仅是这些在建的和已经购买的舰艇全部将在2007年之前交付,24架被公认是目前世界上攻击力最强的俄罗斯的战斗轰炸机苏-30MKK2也已经被中国海军航空兵要求在2007年之前完成交付并形成战斗力。这24架苏-30MKK2意味着中国可以向1500公里外的海上目标发动一次由144枚堪称当前世界上最具威胁力的YJ-91型反舰/反雷达导弹所形成的饱和攻击,那麽在今天又有什麽目标需要我们离开国境线1500公之遥去进行这样的饱和攻击,或者还有什麽样的目标可能在这样的饱和攻击下面生存下来了?
“2007”,中国当前的几乎所有重要军购,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全部惊人一致地指向这个数字!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指的是交付时间,而是战斗力的形成时间!
的确,在战场上,没有形成战斗力的装备,再先进也是形同虚设!但是稍微了解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对像战斗机、驱逐舰和潜艇一类的新型大型装备,从列装、训练到形成单个战斗力,系统战斗力乃至规模战斗力,没有3-5年是不行的,但也正是源此,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次中国造舰高潮何以强调装备的继承性,甚至不惜新装备的某些子系统入役之初便落後世界武器发展潮流,或是不惜牺牲部分战斗力的原因了。
因为继承性,大量的训练可以在装备正式交付之前就进行,同时人机磨合的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非常重要的装备可操作性也已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 。
这是高层的务实,也是高层的无奈,但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决策者们那种时不待我的心理!时不待我!2007?!
今天已经解密的一些文件显示,上一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F-8B由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的研究滞後,而始终无法达成军方的作战要求,而被挖苦为“和平鸽”。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90年代,中国也仅仅只是从前苏联和俄罗斯进口了屈指可数的70余架苏-27系列战斗机。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F-10和FB-7A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从俄罗斯引进技术生产的苏-27SMK也已经步入快车道的情况下,这4年,中国以平均每两年1个飞行团(约30架左右)的规模,进口了更多的新型作战飞机 。
中国,悄无声息,紧锣密鼓地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