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歼十的服役,未来我国的新重歼计划也就提上意事日程,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重歼呢?
未来的第四代战机的标准是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性,如F22。中国的新重歼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是不是要搞个F22的中国版呢?就我看来是不现实的。
现在是2005年,如果从现在算起,我们的新重歼从图纸设计论证到设计定型需要10年时间,再到首飞并形成战斗力也需要10年(理想状态下),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新重歼要争夺的是2023年至2045年的天空。如果我们的新重歼以美国的F22为标准设计,能不能满足2023年以后的作战需要呢?
以隐身能力而言,我觉得我国的新重歼不能过分强调隐身性能,第一过分强调隐身性能,必须牺牲相应的机动性和载弹能力,第二,以F22的隐身技术,技术过于复杂,后勤保障困难,中国短时间内无法超越,即使设计出来,到2023年以后,雷达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未知?估计以现在F22的隐身技术,在2023年以后根本达不到隐身要求,所以我国的新重歼的设计思路不能过分强调隐身技术。
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性,就涉及了航空发动机技术,以我国目前的能力,发动机技术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而这也是长久制约我国军机发展的瓶颈。由于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敏感性,我国不可能得到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所以说新重歼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性的关键是一颗强劲的心脏,但我们不可能等到航空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时再装备,那要到何年何月呀!
未来20年以后,世界军事航空科技估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等离子隐身技术,超级雷达技术,冲压发动机技术,激光武器投入实战等。而其中的任何一项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对空军的作战飞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等离子隐身技术,和超级雷达技术,都会对现有的隐身技术提出强烈的挑战,如果我国的新重歼过分强调隐身能力,以现在的技术到20年后,将会面临歼8服役后面临的窘境,而且数十亿人民币将打水漂。而冲压发动机技术和激光武器投入实战,对现在的第4代战机来说更是致命的,对它们而言,那已经是第5代的了。
所以对我国来讲,我们设计的新重歼的作战指导思想是2023年以后的天空,不能简单的以某型飞机为设计蓝本,不然的话又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所以说我国的新重歼设计不能过份强调某一项作战功能,F35就没有嘛?应该对21世纪的航空技术可能取得哪些重大突破进行准确的预测。小步快跑,缩小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新重歼的设计上武器平台非常关键。一个好的作战平台就是战机成功设计的一半。如F16和苏27。在武器平台设计方面我国应该吸取歼8的经验教训,设计出一个过的硬,可持续发展的武器平台。
有了一个好的作战平台,然后我国可以根据未来航空技术的发展,适时的进行改进,以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水平。不要沉迷于某项作战功能的突破,而应该以不变应万变。这方面应该吸取歼10的经验教训,像歼10就搞的太久了,而新重歼的设计指标比歼10的髡街副旮?吒?丛印?br>
沈飞在设计新重歼时,更应该虚心的广泛听取军内外各方面的意见,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而且我个人觉得在未来我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飞机作战平台上,还需要有更广泛的讨论,不要仓促上马,首先要明确未来我国的作战任务,然后再决定需要什么样的战机,这方面歼8就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希望沈飞以国家和人民为最高利益,在新重歼的设计定型上,广泛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设计出一款真正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战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