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罗毕10月22日电(记者戴阿弟、邵杰、张宝印)“蓝天下和平鸽在飞翔,它来自万里长城的故乡,跨过高山越过重洋,和平之旅英姿飒爽……”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12项维和行动,先后派出3000多名维和人员。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加大了在维和行动上的力度,向联合国在刚果(金)、利比里亚和苏丹的维和行动派出了成建制的非作战部队。目前,有1273名中国维和军事人员在非洲参加7项维和行动。
世界火炉的“中国速度”
在地图上,苏丹南部的瓦乌被标注成一座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贫穷的部落村寨。2006年5月,一支中国维和部队应联合国维和机构要求,来到这里执行任务。他们由275人的工兵分队、100人的运输分队和60人的医疗分队组成,任务期限为6年半,是目前中国维和部队参与持续时间最长的维和行动。
苏丹因年平均气温世界最高而有“世界火炉”之称,南部地区不仅常年炎热,而且潮湿,像“架在炉子上的笼屉”。中国官兵不仅要忍受炎热潮湿,还要时时提防蚊虫、毒蛇和蝎子的侵扰。
官兵们见面时相互都会问“你中奖了吗?”这个“奖”指的是疟疾。先期到达的维和先遣组成员半数以上患过疟疾。因此,官兵们将得疟疾戏称为“中奖”。
条件艰苦难不倒“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中国维和战士,他们在“世界火炉”创造了一个个“中国速度”。
5月,部队刚到达,便受领了修筑从维和营地通往瓦乌机场3公里长的道路工程作业任务。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官兵们仅用3天便完成了任务。第二战区工程官萨舒尔少校前来验收时,惊讶之余用挑剔的目光来回扫视,并掏出尺子反复测量道路的各项尺寸,最后连声说:“中国工程师,真棒!”
安全高效的“神龙车队”
中国维和运输分队是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唯一的运输队,负责为利比里亚境内4个战区、36支维和部队运送油料、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
在利比里亚担负维和任务的部队来自40多个国家,有“小联合国”之称。维和运输分队官兵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中国及中国军人的形象。自今年4月进驻任务区以来,官兵们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传播文明友谊、履行我军使命、锻造精兵劲旅”为宗旨,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奔驰在西非大地上。
一次,运输分队奉命前往距蒙罗维亚390多公里的沃因贾马,为驻扎在那里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运送紧急物资。暴雨如注,沿途山路泥泞湿滑,车辆行驶遇到极大困难。中国官兵连续行车10多个小时,后车沿着前车车辙艰难行进,终于圆满完成任务。战士周理永说:“我们在这里感受了风雨兼程,体验了披星戴月,经历了废寝忘食,学会了以苦为乐。”
资料图:4月4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先遣组25名成员在机场外的广场集合。当天,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先遣组乘飞机抵达喀土穆。他们将于5日前往苏丹南部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新华社记者邵杰摄
联合国秘书长驻利比里亚特别副代表路易斯·卡洛斯·达科斯塔评价说:“中国运输队不单单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也为利比里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我对你们表现出来的高度纪律性表示敬佩,你们确实为自己的国家争了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维和运输分队累计运输物资2万多吨,安全行驶超过2.5万公里,被利比里亚人民赞誉为安全、守纪、快捷、高效的“神龙车队”。
美丽真诚的“军中之花”
2003年4月应征加入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医疗小分队的叶小卉是首批13名中国维和女军人之一,入伍前在中国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免疫学及艾滋病治疗监测。
刚果(金)地处热带,由于多年战乱,医疗条件差,恶性传染病很多。作为医疗队唯一的化验师,她的任务很重。既要做生物、血液、体液等化验,又要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分析。叶小卉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她一人操作六套仪器,并很快熟悉了刚果(金)的传染病谱,为防治疾病提供了依据。
中国维和女军人中不但有叶小卉这样能提供专业医学指导的高级人才,还有以天使之心给患者带来无限慰藉的护士们。一次,当地一名重症士兵被送到医疗小分队,护士长侯丹和护士们给他喂水、倒尿,悉心照料。被护士们的真诚所感动的他,面带愧疚地道出自己的“隐私”:“你们可要小心啊!我是HIV携带者。”
这些美丽的“军中之花”与医疗队的其他官兵一起,在当地树立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其他国家的不少维和军人专门在衣服上写上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受伤了,请把我送到中国维和医疗队”。
2003年4月,中国应联合国要求,首次向刚果(金)派出一支由175人的工兵连和43人的医疗小分队组成的维和部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