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11月16日电记者姜兴华、通讯员杨三平报道:昨天,担负成都军区战斗力评估试点的驻滇某摩步师数百台战车跨澜沧江、穿怒江峡谷,进行远程机动综合演练。评估组沿途采集的防敌空袭、抗袭扰等20余个课目的300多组数据,通过电脑评估系统,评定出91.2分的成绩。这仅是评估的一项内容。此前3天,该师已接受了官兵综合素质、装备保养维修等40余项有关战斗力建设的“常态要素”考查及战备转级检验。
“评估战斗力,不搞一招见分晓。”某集团军军长赵宗岐告诉记者,该师此次接受战斗力评估,一改过去只针对某项作战任务综合考评的方案式评估,或只依据某一项标准的达标式评估等单一模式,而是由上级机关和院校的专家及友邻单位的领导,采用电脑评估系统,对部队平时各种“常态要素”、战备转级和远程机动的“动态能力”等3项综合指标,进行绩效式评估。
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发现,绩效式评估不仅使部队增加了应考的项目,而且由于各项目的评估指数着眼于实战,加之评估不再是自训自评,完成每个课目的“门槛”一下高了。个别单位未出营门就拿出事先拟好的作战文书,按“套路”展开演练。“打仗岂能事先拟定好文书?建议扣1分!”途中因没有及时清理生活垃圾,评估小组判其有泄露行踪迹象而被亮“黄牌”。前3天的评估中,有的单位车炮场隐蔽伪装与地域不符、指挥员口述作战命令不当等易被忽视的“细节”,也被频频扣分。最终,该师只取得88.5分的成绩。
“练兵‘演戏’,战场上就要吃亏!”该师师长、政委感慨颇深。今年,他们3次把部队拉到高海拔地区进行近似实战的演练,否定了20余项中看不中用的成果,收集整理了4000多组数据,并按构建的首长机关、人员装备、教育训练等6大要素为主的“动态”、“常态”能力评估体系,反复摔打部队。但面对“有备而考”还与优秀失之交臂的结果,两位主官不由得感叹:“绩效式评估逼着我们只有死死盯着战场练兵,不能再搞‘一招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