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中军帐”
丁越本报记者林飞
体验新装备
皑皑白雪覆盖了初冬的科尔沁草原。铁甲的轰鸣声打破了雪野的寂静,绮丽的北国风光中飘荡着硝烟。雪地里,纵横交错的车辙伸向远方……
11月下旬,沈阳军区某部组织的实兵对抗演习在大雪中拉开帷幕。
叶浩鹏
滚滚铁流中,“红军”某新型车载指挥方舱的身影格外轻盈。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记者搭乘的“猎豹”越野车,始终落在它的后面。同行的装备部杨林部长介绍说,“这个新型方舱的越野速度快,一般吉普车是跟不上的。”
进入指定地域,记者被获准进入方舱。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十几个液晶屏幕。参谋人员各司其职,聚精会神地工作,打印机里不断“吐”出最新战场情报。记者扫了一眼,情报有地理气候、电磁环境、“蓝军”动向等等。
值班的王参谋告诉记者,以往演练中,开设指挥所是件让人“挠头”的事,每次要携带足足一车的各种器材,装载麻烦不说,稍有闪失就可能使装备受损,既浪费人力和物力,又容易暴露目标。如今,新型指挥方舱改变了以前用有线电话和对讲机联络的老旧方式,采用无线网络系统、野战集群通信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络。
方舱里,繁忙的工作节奏让记者感到战局的紧张。信息源源不断汇总到这里,通过指挥员最快速度处理再返回到每个分队。不大的空间,成了整个战场的“神经中枢”。
此时,方舱内警报声突然响起。车载雷达对远距离的多目标进行侦测,几分钟内,指控系统对“敌”情完成了分析并作出判断:“蓝军”武装直升机快速临空,欲对我指挥方舱实施突袭。“红军”指挥员轻敲键盘,命令迅速下达至作战分队,机动防空火力立即“织”出一张“天网”,让“蓝军”无功而返。
接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筒里传来嗞嗞的干扰声,通话声变得含糊不清。原来,这是导演部实施电子干扰。此时能否“联得上”,对“红军”指挥员是个极大考验。为躲避电子干扰,指挥方舱迅速转移,同时开启备用通信系统。两分钟后,指挥方舱与作战分队恢复联系。此时,记者悬着的心方才落了地。
演习开始火力打击。置身于百里之外车轮上的“中军帐”,记者“目睹”了战局惊心动魄的进程。作训参谋敲打键盘十指如飞,方舱的指挥分析系统对各个火力打击群的作战效果逐一分解合成。几十公里之外的战场情况,瞬间以视频图像传回到方舱的屏幕上。此刻,各作战分队正在急速行进中,屏幕上时而显示出地理信息,时而跃出一个个彩色作战标号……快速、实时、动态、高效的指挥,使“红军”很快完成了对“蓝军”的致命一击。
内行看门道
■沈阳军区司令部王黎军处长
未来战争打什么,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打指挥。旅团单位的编成决定了他们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就是打小仗、拼速度。如果再像传统模式那样不管走到哪里先搭建指挥所,肯定是来不及了。在行进中发起进攻或防御,已经成为我们训练中的重点。新型指挥方舱就是在探索“动中通、跑得快”新手段上实现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