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汽车时总会晕(闷)车,这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止晕车的窍门呢?多多益善!
晕车又叫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晕动病是属于一种反射性眩晕,通常是急性、自限性的。发生晕动病时,平衡构造并没有遭受破坏,只是机能的改变。
一、产生的原理: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椭圆囊球囊内有耳石器(又称囊斑),它们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运动刺激,而椭圆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减)速度的变化。
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转弯时,角加速度作用于两侧内耳相应的半规管,当一侧半规管壶腹内毛细胞受刺激弯曲形变产生正电位同时,对侧毛细胞则弯曲形变产生相反的电位(负电),这些神经末梢的兴奋或抑制性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向前庭中枢并感知此运动状态;
同样当乘坐工具发生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如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
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晕动病的症状。
二、为什麽有的人平时不晕车,有时就晕: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与环境下,有的人容易晕车,而有的人却不会晕车,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致晕阈值”差异很大,有的人致晕阈值较低,对晕动刺激敏感,容易晕车,有的人致晕阈值较高,不易晕车。
人的“致晕阈值”高低的差异,主要与遗传因素、个人体质有关。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有时晕车,有时不晕车,这是因为晕车还与引起晕动病的促发因素有关,如体质状态改变、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及不良气味(汽油)刺激等。
三、 如何能避免晕车:
1 药物预防:常用乘晕宁25mg(有思睡作用)、或眩晕停25~50mg(无嗜睡),于乘车半小时前服用。也可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2 于乘车前一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肝脐上(称神阙穴)。如乘车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
3.口含姜片:爱晕车的人,可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便能大大减轻。
4 医学专家指出,可用运动锻炼治疗晕动病。患者平时可有意识地做些含有摇摆和旋转方式的运动,例如可循序渐进地做一些低头弯腰,摇晃脑袋和反复下蹲起立的运动,待逐渐适应后可做一些旋转度较大的锻炼,如借助转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转身躯。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可增强内耳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逐渐减轻乃至克服晕动病。
四、注意事项:
① 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② 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
③ 上车后双目注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在旅途中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窗椅背上,闭目养神,。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药房有晕车药!我以前也晕车,就有吃过几次后就再也不晕了!很管用的!可以试试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