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Value》杂志 www.valuegood.com
2007.2月刊
编辑者言
文/张志雄
2005年7月,我与Q先生有过一次对话,当时他认为是卖掉房子买股票的好时机,并认为万科与招行是内地最值得投资的两只股票。到2006年年底,这两只股票已翻了近三倍,仅在2006年,万科上涨了258.22%,招行上涨了207.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130%。
最近,我与他聊天,商讨目前的市场状态及投资策略。Q先生的判断是,内地股市已经疯狂,但只是疯狂的开始。任何泡沫都有一个形成、扩张、急剧膨胀然后崩溃的过程,由于泡沫刚形成,我们仍可以持股观望,当然没必要与泡沫共舞,只不过自己始终留一份清醒罢了。
一般来说,随着泡沫越吹越大,股价会越来越迅速地攀高,最后的速度和幅度让人难以置信。Q先生告诉我,他1999年曾以每股2港元的成本买入联想集团股票,但在2000年年初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联想就从20港元/股左右上涨到70多港元/股,但真正的奇迹是它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从30多港元/股涨到70多港元/股,其中的2000年3月7日一天,联想集团就上涨了64.31%。由于A股市场长期以来都是每天只能涨10%,已难以想象香港市场没有涨停板的情形。不管怎么说,一只股票一天上涨近65%,当时的人们一定会瞠目结舌。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06年12月27日,也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网通,一天上涨近31%,该公司不得不出来澄清有关收购联通的传闻。按理说,收购方中国网通应该跌价才对,市场却以大涨回应,这都说明包括香港股市在内的中资股已然疯狂。
我查了一下联想集团的资料,2006年12月29日它的股价也就是3.16港元/股,以复权价计算,联想在2000年3月9日的最高价是16.45港元/股。也就是说,6年半过去了,当年在最高价追进的投机者损失仍有80%。其实,2000年2月2日,联想也只有6港元/股(复权)啊。如果从最高点的16.45港元/股倒推一年,1999年3月9日的联想才0.81港元/股(复权),一年内竟上涨了20倍。
近来,有位内地基金经理洋洋得意地告诉Q先生,“我们内地投资机构终于从香港市场那儿夺回定价权了,像中国工商银行A股已超过H股的股价了。”我们听后都大笑,有这种水平的基金经理,股市不出现大泡沫才怪。截至2006年12月29日,以市值计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已进入世界十大银行股之列,中国工商银行已超越美国银行和汇丰银行,晋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值银行,中行也超过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跻身全球六大。由于排名第一的花旗集团(2,740亿美元)与工行(2,142亿美元)差距不大,只有10%多一点,后者要成为世界第一是很容易的,当年日本的银行也不是世界第一嘛,呵呵(引用网络上流行的笑容)。问题是世界第一的市值能持续多久,还有更重要的是,工商银行真的比花旗、汇丰和美国银行卓越?我们没必要去问央行行长周小川,答案不言自明。
看看曾经大泡沫过的日本,温故知新,有好处。1987年10月30日,日本东京股市总市值以26,700亿美元超过了22,500亿美元的美国股市成为世界第一。但这疯狂刚开始,因为1987年12月11日,日经指数仍是12,900点,一直上升到1989年12月26日的38,915点,市值是36,000亿美元,是当年GDP的146%,市盈率72倍。但从1989年12月26日的最高点急跌至1990年8月,已下跌了40%。十三年后的2002年2月底,日本股市市值只余20,700亿美元,仅是日本GDP的52%,但同日的美国股市市值已是84,800亿美元,是同年GDP的78%,要知道此时美国也已经进入科网泡沫后的低靡期。而日经指数真正见底是2003年上半年,下挫到二十年新低的8,000点。
在大泡沫时代,世界十大银行,日本竟占了八位,全部是评分AAA级。直至1993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银行排名,以资产额论,前二十一名,日本仍占了十七名,也就是世界大银行中超过八成是日本银行。一至五名的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三和银行、樱花银行,资产全部超过5,000亿美元。汇丰当年排名第十六,资产仅3,000亿美元,美国花旗银行根本进不了榜。如果以股东权益(或股票市值)排名,前二十一名中,仍有五成以上是日本银行,占十一家。世界第一的安田信托,股本超过500亿美元,是排名第二的住友银行的2.3倍。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排在第九和第十一,汇丰以138亿美元排名第十二。十年后的2003年5月底,全球银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的银行早可跨州购并,花旗银行与旅行者保险等合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2,300亿美元),比1993年的140亿美元股本,增加了16倍之多。美国银行的名字保存下来,但经合并已人事全非,市值有1,100亿美元,也是当年的6倍。汇丰也经收购英国米特兰、法国商业银行等一连串行动,市值达1,700亿美元,十年翻了9倍。日本银行界的十年合并,资产额也是愈并愈大。由1993年世界第一的富士、第二的劝业和第八的日兴银行组成的瑞穗银行,资产额已比当年三家的资产总额缩水15%,可叹的是市值已从1993年的525亿美元缩水至61.5亿美元,幅度达82%。最为幻灭的是1993年全世界市值第一的安田信托,已变成了瑞穗集团的一分子,别说世界排名,市值已不在日本上市一百大之内了。由住友和樱花银行组成的日本“第二大银行”住友三井,2003年市值只有94亿美元,缩水四分之三。由三菱、东京和三菱信托所组成的“第三大银行”,市值是230亿美元,是日本银行界最高的,但只是同日的汇丰市值的五分之一。日本第四的日本联合金融的市值更弱,只有47亿美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Michael
Pettis在2007年1月17日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仍然认为,目前中国的银行实际上大多资不抵债。他引用了惠誉国际评级在2006年11月的一份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评估报告结论,假设不良贷款回收率为30%(其实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0%左右),中国银行业的未兑现损失总额为2,500亿美元左右,比它的资本与准备金的总和高三分之一以上。这个计算没有包括过去两年贷款飞速增长所产生的不良资产估计值。中国的贷款额在2006年上半年就增长了10.2%。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极快的贷款增长必将导致不良资产的大幅上升。惠誉的数据没有包括由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低息债券收购的3,0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如果按市价核算,这笔债券中还应该包括10%-15%的冲减。把所有这些调整都考虑在内之后,中国的每一家银行的负债实际上都已超过了资产的真正价值。
这种认为中国银行股无内在价值的看法,一家之言吧。不过,Pettis举的一个例子值得注意。1990年至1992年间,墨西哥共有18家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行了私有化,当时该国刚从近十年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投资情绪过于乐观。尽管从技术上说,几乎所有银行都已经无力偿债,但它们却平均卖出了账面价值3倍以上的价格——鉴于当时全球的利率水平比现在高出许多,这个幅度的确很大。这些银行的估值标准甚至超过了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银行,如墨西哥最大的银行Banamex的价格与账面价值达到了墨西哥最大的债权人花旗银行的近两倍。到1998年,Banamex的股价却差不多只有其账面价值的一半,不良贷款也开始猛增。如今,墨西哥大多数主要银行均是外国人控股,花旗银行就是在2001年收购Banamex的。顺便一提,截至2006年12月28日收盘,以三季度数据计算,工行的市净率高达5.99倍,民生银行的市净率为5.73倍,浦发银行的市净率达到4.91倍,市场的7只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为4.52倍,达到国际水平的2倍有余,已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关于市值的迷梦,我曾有过一个深刻的感受。2000年年初,我在上海有线电视台财经频道工作,有一天晚上,审核股市行情节目,忽然发现综艺股份的名字赫然列入上海股市A股十大市值之列,我当时吓了一跳,真以为是错觉哩。这只网络股就凭当年的网站8848要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传闻,从1999年11月初的20元/股上涨到2000年2月21日的64.27元/股,最后崩溃。那天晚上,综艺股份挑战了我们的常识,但它离幻灭也就不远了。
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A股和H股都在上演以金融股为首的泡沫闹剧,今后可能在历史上与红筹股与网络科技股等泡沫齐名,甚至更为著名。
但Q先生也直言不讳:“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在股市中积累财富最快的一次。”
我赶紧补充:“但最后也有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在股市中财富损失得最厉害的一次,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从今天看,最好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冷眼旁观,紧握股票,节省能量,最终离场。何以如此,本期的封面故事《这就是牛市》也是我对《股票作手回忆录》的重读感受,可以参考。
2007年的股市将热得让你受不了,也会突然冷一下,让你重感冒。期间会有大调整,然后涨得更凶,这已与估值无关,只是一场群众心理的争战。你会听到一片疯狂的喊叫,比如某券商已预测中国人寿3年内达到90元/股,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这不过是披着证券分析的外衣行赌徒之实罢了。这种猜谜游戏,谁都可以玩,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中国人寿要上90元/股,就用不着三年。”不信,走着瞧。如果问我们有什么依据,那就是预言的自我实现一定比预计的时间短。我们还可以比该券商显得更“精确”更有“研究”——“两年之内,中国人寿达到92元/股”,怎么样,又是一声“呵呵”(我怎么感到有些白痴啊)。
古希腊有个史诗人物尤利西斯,他从远方征战回来,在海上听到女妖塞壬的歌声,不能自已。为了抵抗诱惑,他塞住两耳,又让手下把他绑住,才幸免于难。2007年的中国股市,面对泡沫急剧膨胀,我们也需要有如此的定力。
潮水必将退去,岸上的人一定会看到谁在裸泳,我们会是其中一员吗?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我们有信仰,应该每天祷告:请上帝赐福,赐与我们力量,赐与我们清醒的头脑,让我们不贪婪,让我们不恐惧,让我们免于泡沫的试探,免于灾难,财富属于上帝,我们只是地下财富的代管者。
文章引用自: 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702/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