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油少脂管住嘴
有血脂偏高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先检查自己的一日三餐,如果常吃一些会使血脂肪上升的食物,如肥肉、五花肉、猪油、猪皮、鸡鸭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蹄膀,或者油炸、油煎食物等,务必要戒除,至少要控制。大部分的鱼肉所含脂肪量比猪、牛、羊肉少。烹调时,也应避免使用动物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或含油高汤,尽量用菜油,色拉油或茶油。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膏粱厚味。如果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少尿、电解质不正常、高血压、水肿等症状时,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并且要注意食用蛋白质的品质,每天蛋白质的来源应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优质动物性蛋白,如肉类、蛋、奶类,其余三分之一由黄豆制品、米饭、蔬菜供应。
若需要限磷者应避免使用各类奶制品、蛋黄、内脏、汽水、可乐、坚果类、全谷类等食物。肉食宜白水煮熟后烹饪,以帮助脱磷。
二.低盐低糖高纤维
糖尿病并肾病的患者同时应避免摄取过多的钠盐,以免造成水潴留,加重水肿,有肾病变的患者每日食盐用量应不超过五克。至于含钠盐较高的调味料,如豆瓣酱、辣椒酱、蚝油、;含钠盐高的腌制品有酱菜、酱瓜、荫菜、泡菜、榨菜、咸菜、雪里红;含钠盐高的加工食品有肉松、肉干、火腿、腊肉、咸蛋、卤味、香肠等也要当心。
蔬菜、水果、燕麦、豆类富含纤维、类黄酮素、抗氧化维生素等,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对患者有益。但当血钾过高时,为减少钾的摄取,应避免生食蔬菜;水果类方面应少吃黑枣、红枣、榴、草莓、香蕉、龙眼、哈密瓜、西红柿、水果干等;咖啡、浓茶也应避免使用。
三.适量运动益处多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因治疗手段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进步,消瘦的病人越来越少,相反肥胖者在增多。肥胖者应积极减肥,因为肥胖不单单只是身材的问题,还可能带来健康上的隐忧,适当的控制热量及做有氧运动,可有效化解肥胖的困扰,并且助于血脂正常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运动过程中要预防低血糖,故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选择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且不易发生低血糖。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可在运动前后各测血糖一次,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形式、何种运动量可以降糖及降糖程度。
参考文献http://wenwen.soso.com/z/q6957910.htm
《糖尿病之友》杂志主办的网站:www.tnbzy.com
一、患者应如何计算每日总热量?
第一步,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确定体型。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在18.5~23.9为正常;<18.5为消瘦;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第二步,计算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第三步,根据体型、体力活动水平来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第四步,计算每日总热量,每日总热量=标准体重(Kg)×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二、哪些食物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单糖及双糖:包括蔗糖、葡萄糖、各类精制糖、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饮料等,特点是甜度大,吸收速度快、能迅速进入血液中,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血糖水平大幅度升高。
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黄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等,它们富含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作用。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进食水果?
水果的含糖量一般在6%~25%之间,它们所含有糖类大部分是单糖或双糖,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一般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2.吃水果的同时减掉相应量的主食,一般200g水果替换主食25g。
3.吃水果的时间应选择在两餐饭中间或临睡前。
4.尽量不吃含糖高的水果。
四、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餐次?
对于口服降糖药一般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至少一日3餐,定时定量。对于经常出现低血糖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除3次正餐外,最好有2~3次加餐。少食多餐一方面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又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血糖。
加餐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餐的食物必须是糖尿病规定食谱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增加的食物。
2.可以从3顿正餐中匀出1/4或1/5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
3.加餐的食物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牛奶、鸡蛋等含蛋白质的食物。
五、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何种烹调方法?
尽量以蒸、煮、炖、拌、熬代替煎、炒、烹、炸;炒菜或做汤时不勾芡;烹制菜肴时,调料尽量简单化;用不粘锅炒菜,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量。
六、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热量相同的食物,因种类不同,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餐后血糖。在这里介绍一个对食物选择有关的指标——血糖指数。根据血糖指数值的大小,将食物分为血糖指数高、中、低三类。血糖指数越高的食物,餐后血糖的升高越快,引起血糖波动,出现餐后高糖血症。
应尽量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避免选择血糖指数高的食物。
食物血糖指数表
血糖指数 食物
高 精粉面包、土豆片、玉米片等
中 米、面、蚕豆等
低 大豆和豆制品、大麦、燕麦、黑面包等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冯凯
参考文献:http://www.tnbzy.com/life/food/200805/t***********_27320.html
看看这些常识就知道了
http://www.baidu.com/baidu?word=%CC%C7%C4%F2%B2%A1&tn=gandong2008_pg&fy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