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覆水难收,生米已成熟饭;
既然架打完了,也打输了,接下来怎么办?
大体有三种解决问题的方式:1,重整旗鼓找对方再打一架;2,寻求相关机构协助惩治对方;3,向对方追讨医药费包括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
对于中国国奥而言,第一种方式不现实,况且即使再打一架也不一定能确保打赢;第二种方式或许有一定效果却也可谓不痛不痒,最多就是个别对手被处以停赛;第三种方式是最可能实现的——至少在我国,如果打架过程中没出人命、没人致残,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由“获胜一方”对“失利一方”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难道不了了之?是的,类似这样的打架事件最终的结果只有——不了了之。比如中国人在国外有被外国人枪杀的,外国人在中国也有被中国人打死的,比打群架不知严重多少倍,结果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异常。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北京业余足球场上总会发生中国人和驻京的外国人因踢球而发生群殴的事件。本人在三年前就曾亲身经历过一次——我所效力的一支业余球队在与英国大使馆队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打了起来,我方凭借人多势众将英国人打败并造成两人流血;后来警察闻讯赶到,判处我方陪对方去医院看病负责全部医药费用。当场了事。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国奥球员与普通中国公民不同,他们在外国人面前代表的是“中国”;可认真说来,英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与普通英国公民不同,他们在中国人面前也该代表的是“英国”。但那次打了也就打了,至少英国外交部没因此给咱国外交部发照会。
比想象的或许严重,但也没有夸张的那么严重——国奥群殴事件大抵如此。
和国奥打架的英国人踢球忒脏,有人查资料告之园林巡游者上个英冠赛季一共得了67张红牌,这应该是一个事实;只不过还有一个事实是:那67张红牌似乎并没有附带有67场惨烈的群殴和67个裂逢的下巴。
如果不是央视主持人两天前的提醒,我还真想不到把郜林的飞腿和齐达内的头撞联系在一起。主持人说当时法国人没有谴责齐达内不道德,言外之意中国人不该挑郜林的毛病。可问题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也没有谴责郜林不道德啊,甚至正在将其树立为“哪里有挑衅,哪里就有还击”的大英雄。
转念一想,马特拉齐和巡游者的6号干的是同样的勾当——小动作频频外加言语辱骂;齐达内和郜林做出的看上去也是类似的举动——都是无球的情况下的愤然还击,只不过前者用的是头而后者用的是腿,那么为什么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就没有因此而发生大规模的群殴甚至连小规模的都没有出现呢?
答案不外乎两个:一,人与人的区别;二,方式与方式的不同。举例说明,如果齐达内以飞腿的方式对付马特拉齐估计就会群殴起来;如果齐达内用头撞的方式对付巡游者估计也不会群殴起来;而不论郜林以头撞还是飞腿的方式对付不论是马特拉齐还是巡游者,结果都会群殴起来……
这显然不甚公平,却也是冰冷现实;不见得是“落后就要挨打”,但落后笃定更容易遭歧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朝鲜足球曾经是国际足坛的群殴事故最为多发的地段,那多半是忍受不了对手骨子里的歧视再恰好赶上一些冲突争端所致。
说实话,许多国人愤怒根源其实并不仅仅在于英国人的挑衅与粗野,因为这样的人和事情在足球场上乃至生活中比比皆是司空见惯;愤怒根源更多的还在于中国国奥打输了、见血了;试想如果中国国奥武功高强将英国人打得遍体鳞伤满地找牙,想必此时没有人再会有什么愤怒,即使有愤怒也肯定不是对英国人而更可能是对中国国奥——“你们丫的球踢得不咋样,打群架倒TMD来劲了!”。
其实面对球场上对手的挑衅任何人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打不还手”,忍辱负重;要么“打就还手”,殊死相拼。别无他途。
不要忽略的是,架只要真打起来,既然双方都动手了,就不再想着讲什么理了,而输赢就更就由不得自己了。人跟电脑打游戏都不见得能打得过,何况人和人对打了。除非是“黑社会”日后有条件实施报复,一般情况下的打架只有在打的过程中双方才有机会,打完了说什么也是白扯了。
话说回来有失就有得。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一次郑涛的下巴没有白折、国奥球员的血也没有白流,至少这些换来了如今举国上下对中国球员难得的也是久违的一份同情乃至一片叫好。
还记得前两年不断有中国球员被砍之后的情形吗?“怎么没坎死你!”——网络上任何一条相关新闻之后出现频率最高的跟贴,且顶者漫山遍野。
相比之下中国足协彻底就像是个倒霉催的——不论中国国奥打架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其下场都一样,惟落得个千夫所指万众唾弃。一如“裤裆里的黄泥——不是屎也是‘屎’”。
一个字:活该!(完)
PS:足球场上任何突发事件的前后,当事双方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态的最终走向。为此提供一篇58万人阅读的往文—
齐达内的神秘微笑点燃了马特拉齐的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