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因为忙,碗半煎八分的中药,忘了关煤气炉,只剩下半碗。
这时怎么办?加水再煎成八分碗行吗?
煎中药的学问很大,感冒药、补养药、其它类药煎法各不相同,放水的多少,煎的时间长短,火的大小,都有特别讲究,应当按照处方医师和药剂师的嘱咐办事,不能随心所欲,乱搞一切。否则药物起不到疗效,而延误病情。供参考。祝你早日健康!
一般煎中药是三碗成七八分,但由于碗的大小不一,现在可以这样药壶放下药材后用碗慢加水直至药壶八分就行。还有煎熬一般都要有一个小时后,所以把火候调最小。你那情况加水可以不过就好是马上煮沸后有八分,一定有半碗才能喝不然火气大,小便变黄,大便少,而且容易上火。
中药最好泡上半个小左右再煎,如果出现你说的情况,最好加些开水,中火五分钟左右即可。
我为女儿煎咳嗽药时是一次性放好三次的水,泡三十分钟,一次煮够三次的时间为四十五分钟,感觉药力均匀,很有效果,周围朋友都效仿。总之我现在都是这样煎药。
可以,这就象煮第二锅一样。煮中药一般都煮两回,由于第二回的药效比第一锅差一点,一般都是把两锅药都煮好放在一个大碗里,混和一下,再分成两小碗,早晨一碗晚上一碗。
治病的中药一般提前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再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补药一般提前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再煮半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四十分钟。还有一些药有先泡后泡的,或者煮的时间有多有少,最好向中医大夫询问好再煮。
中药装瓦罐里用水泡(第一遍的水量控制在一碗多一点,第一遍中药吸水比较多,煮好后差不多八分)盖上瓦盖,高压锅装上水再放进瓦罐,盖上高压锅盖,水开后再慢火煮半小时,这样熬中药既不会一屋子中药味而且水量好控制。
可先将煎好的半碗中药盛在碗里,再加半碗左右的开水煎成三分碗,然后与之前煎好的半碗汤药混合在一起,这样就刚好是八分碗.这样不但中和了之前过浓的汤药,更加可以充分地使中药出汁,发挥药效.
煎药要放多少水煎多久,要从药性出发不能一概而论,至于你说的加水再煎建议还不如再重新到药店买过一服药回来,因为如果你的药本身药性为火而你煎的时间又过长,会使得药本身火的药性上升,从而达不到平衡人体五行的结果,即达不到治疗效果。又如,下火的药(如凉茶)只要煎到水沸腾后,慢火再煎十来分钟后就可以了。
中医是治人,而西医是治病。举个例子吧,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西医的治疗手段是消灭大肠杆菌,而中医却从平衡人体五行出发,中医的药不会杀死大肠杆菌,但同样达到西医的治疗效果。
可以买个电药锅,比较省事也不用看着,
您好!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migratepig
[学长] 煎药要放多少水煎多久,要从药性出发不能一概而论,至于你说的加水再煎建议还不如再重新到药店买过一服药回来,因为如果你的药本身药性为火而你煎的时间又过长,会使得药本身火的药性上升,从而达不到平衡人体五行的结果,即达不到治疗效果。又如,下火的药(如凉茶)只要煎到水沸腾后,慢火再煎十来分钟后就可以了。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
但是,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参考文献:丁香园医学论坛
这样子的话在加开水,时间不要长5分钟就行!~~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
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
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
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
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不用那么麻烦,我有个好方法,如果药都是干的话可以让药店帮忙把它粉碎,吃的时候用把药倒进小酒盅冲水喝就好,这样连药渣都吃了,效果不是更好.我家就是开中医门头的,很多人嫌熬药麻烦,我们就建议他们这样吃.如果有些药是湿的没办法粉碎的话,那就把湿的药挑出来,用剪刀把它剪碎,越碎越好,其他的还是粉碎,混在一起冲水喝就好.
当然可以,只是已流失了一部分药汁,药性变得淡些。下次一定要小心!中药好贵的!
传统的煎中药是看什么药,普通的是加2碗水,煎成一碗(大半碗)即可,再加碗水煎一次,就可以,万一煎的水太少了,可以加点开水再煎一下即可。如果是补药,就要煎三次,充分利用补药的药效!那种煎一次,分2份3份的做法是错的。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般煎中药是三碗成七八分,但由于碗的大小不一,现在可以这样药壶放下药材后用碗慢加水直至药壶八分就行。还有煎熬一般都要有一个小时后,所以把火候调最小。你那情况加水可以不过就好是马上煮沸后有八分,一定有半碗才能喝不然火气大,小便变黄,大便少,而且容易上火。
把药放在砂罐里,放水,刚好把要淹没,水离药上面3厘米左右,放置半小时,在用文火煎煮约0.5小时,根据药的成分
将中药放入陶罐或瓷罐加适量冷水熬开。千万不能用铁锅或铝锅以免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一般是先用清水轻轻地冲洗一下药,然后,放下三碗左右的水,然后先用武火煎至沸,然后转为文火慢煎,等三碗水煎成一碗的时候,就完成的了……
还有在药包里面应该还有一个小包,上面写着“前下”或者“后下”,那是指在煎药之前放,或者煎后之后放的……
煎过头也无所谓,只是药比较浓重,更难喝些而已,不用加水再煎的……
我現在也在喝中藥,過程是這樣的(醫生給的方法)
1.放3大碗水,浸泡2個小時
2.然後大火燒開,再小火15分鍾
3.倒出一小碗,再加一大碗水,
4.再大火燒開,再小火15分鍾,
5.倒出另外兩小碗,搞定
就這樣啊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
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
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
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
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我想您想知道的是用什么器具煎中药最好!
城里一般就是用煤炉啊!这样时间上就可以控制了,温度也
可以控制了!您工作就可以大大放心了!
你可以买好药后由医院帮你煎,这样药性好,自己饮食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