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个月的时候,检查说是重症佝偻病。医院叫连续补钙2个月,并打了两针维生素D3。我想问一下,佝偻病与缺钙是一回事吗?现在宝宝快6个月了,我该注意些什么?谢谢!
佝偻病就是软骨病,主要发生在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即1岁以内,2岁以内的也比较多见。这种病开始时症状不十分明显,因此常被人忽略。佝偻病不仅造成骨骼变形,更重要的是使体质虚弱,生长不良,危害婴幼儿的健康。
重症的佝偻病目前已很少。但在一部分婴幼儿中,由于育儿方法不够合理,直接接受日光照射不足,以及缺乏应有的体格锻炼等,I~Ⅱ度的佝偻病仍然存在。
(1)得病原因:阳光里的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皮肤以后,促使皮肤里的一种物质(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使体内的钙与磷正常吸收、运转和储存,使骨骼获得正常发育。如果婴儿很少晒到太阳,就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引起佝偻病。
①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食物中缺少维生素D,同样可以发生这种病。人工哺喂的婴儿,出生后2周就须加服浓缩鱼肝油,最迟1个月起应服用维生素D,注意及时添加辅食。此外,早产儿因为先天不足,在最初数月中,尤其需要添加维生素D、钙等,否则更容易发生佝偻病。
②病儿或病后恢复期都容易出现佝偻病,消化不良的婴幼儿常伴有佝偻病。
(2)症状:早期症状是睡眠不安,急躁好哭,多汗等。尤其在睡眠时出汗,枕头常被湿透,病情加重时,全身出汗。由于汗水刺激皮肤而发痒,显得辗转不安,以致头部脱发成圈。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就会影响到肌肉、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等的生理变化。例如肌肉松弛无力,腹大形如青蛙,两腿不能站立,甚至弯曲变形,头骨缝闭合慢,前囟较大,封闭推迟到两三岁(正常是14个月左右),出牙晚,不整齐,出现串珠,肋骨外翻,胸骨和背脊骨也都变形。由于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血清钙降低,在小婴儿可出现抽风,手足搐搦症状。继续发展,全身各器官生理机能变差,由于肾脏损失氨基酸较多,防病抗病能力低下。
患佝偻病的婴儿体质弱,容易患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尤其容易患呼吸道的传染病,如肺炎等。
(3)预防和治疗:预防佝偻病最重要的是要接触新鲜空气,多晒太阳。晒太阳时,尽可能使皮肤暴露出来,直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注意生活安排和环境的清洁卫生,进行体格锻炼。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多的,可以不必服用维生素D。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由于寒冷季节较长,晒太阳的时间较少,口服维生素D还是需要的。城市中住在高楼里或住处阳光较差、户外活动少的婴儿,也应补充一些维生素D和适量的钙片。一般情况下,满月后每日即可喂少量维生素D,以后可逐渐增加至800~1000国际单位,或每周给一次浓缩鱼肝油或维生素D(D:或D。效用相仿),剂量为20000国际单位,或每月给一次5~10万国际单位。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加大维生素D的剂量,并给以适量的钙片或骨粉(一天给0.5~1克即可)。即使如此,仍应注意户外活动。
此外,及时添加辅食极为重要。人工喂养的更应及时加辅食,从辅食中可获得部分维生素D和多量的钙、磷,例如蔬菜、胡萝I、、马铃薯、蛋黄、鱼类等。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便早恢复健康。如果延误不治,不但不易短期治愈,还容易并发其他疾病,使体质更加虚弱,所以必须重视佝偻病的防治。
佝偻病与缺钙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 。佝偻病又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同时适量添加钙粉。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