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海舰队的两栖作战兵力主要是海军陆战第1旅。该旅下辖7个营:3个陆战营,1个装甲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和1个通信营。由于面临南海问题,第1陆战旅常年维持着极高的训练水平,两栖作战能力绝对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国大陆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之一。西方军事界认为,这支部队是将来台海作战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突击力量,但远程投送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它的实力。
军事观察人士指出,长期以来,有限的经费使得中国海军需要首先确保近海制海权,从南海舰队来讲,首先要保障主战舰艇的采购和维护,而作为兵力和装备投送工具的两栖登陆舰艇在前一内容没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是很难被充分考虑的。同时,不同于东海舰队绝对“攻台主力”的角色,南海舰队要在台海战时进行跨海登陆作战的战略定位只是近年来才开始论证,这都导致了南海舰队远程投送能力的缺位。
近期,一些国际军事媒体指出,中国大陆海军的两栖登陆舰艇建造及服役正在进入一个高峰期。汉和的报道称,目前南海舰队正在形成以玉登(073III)级登陆舰为主体的登陆力量,而在东海舰队,则主要以玉康(072)和玉庭(072II)以及072III型大型登陆舰为主。可以认为,这样的部署使外界对两大舰队的登陆任务基本有了明确的脉络。那就是东海舰队主要负责对台作战,因此,主要的大型登陆舰都部署在这一舰队。南海舰队则主要负责未来主导南沙群岛以及对台湾地区海军控制的太平岛作战的需要。据汉和报道,073III型登陆舰都加装了新型的封闭式37毫米双联装炮,一次可以运送20辆63A型水陆两栖坦克和一个团的人员。因此从作战能力上,具备了攻击和占领太平岛的能力。但由于不配备直升机甲板,073III型不具备072I、072II、072III那样的垂直登陆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路,中国大陆海军计划建造中的一艘船坞登陆舰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也将是台湾地区,可能部署到东海舰队。
500海里制海权:南海舰队瞄准远洋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学院院刊曾把中国大陆的海上控制分为三阶段扩展。“第一阶段称为在第一岛链中拥有直接的海上控制,第一岛链包括: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大约500—600海里的范围。到2020年,第二阶段把这个范围扩展到1500海里。2050年,大陆海军希望能够进行全球的海上行动。”而能否走出这500海里,是中国大陆三大舰队中防御海区面积最大的南海舰队现阶段最严峻的使命。
长期以来,受冷战国际格局和“东重南轻”战略定位的制约,南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综合实力最弱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郑重审视“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南海舰队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高速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南海舰队已成为三大舰队中驱护舰等大型水面战舰数量最多的舰队。但军事专家指出,这仅是相对数量,目前在南海舰队350余艘舰艇中,绝大部分老旧落后,无法承担起走出近海,捍卫500海里海防的使命。
汉和称,由于南海舰队目前经费都投入到换装052C型170号“中华神盾”舰、052B型168号、169号导弹驱逐舰上,因此对于旧舰艇远洋作战能力提高的思路,是在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了急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方式,其核心措施是对“近现代化”舰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这也是中国海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旧型装备战斗力的常见措施。
水面舰艇方面,作为强化水面舰队远程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一环,南海舰队的水面舰开始普遍换装HN900的战术数据链,汉和评估它的性能可能相当于北约海军的Link11数据链作战系统,也将其称为“CLink11战术数据链”。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改装之中的南海舰队导弹护卫舰都安装了双向的HN900战术数据链,而在东海舰队的513号舰上只发现了单向的CLink11数据链天线。可见南海舰队非常重视数据链指挥系统的完善,这也是最精锐的国产水面大型驱逐舰首先部署南海舰队的又一原因。
汉和还注意到,南海舰队在导弹快艇上也安装了相同的数据链指挥系统。这些改良可能基于建立网络中心战的目的,促成大舰与小艇协同作战,进而实现“小艇闯大洋”的目的。西方军事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小艇协同大舰”的模式目前在美国海军的“斯巴达人”无人艇设计思路中也有体现。
在潜艇改造方面,汉和认为在南海舰队部署的035G是035系列潜艇中最为先进的,部分035G已经换装了经过改良的新型262C型声纳。所有035G都加涂了声纳吸收材料。可能还改进了战斗指挥控制系统。
此外,南海舰队的作战舰船更加普遍地安装了卫星通讯系统,可能是因为其作战区域在更大的纵深海域进行的原因,要求强化远程通讯指挥功能。
美“紧盯中国”,将向亚洲增加海军力量
军事专家指出,面对中国海军力量面向南海方向的延伸,一向将亚太海域当作自家“内海”的美国海军不甘示弱。据路透社报道,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