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综合消息 “乐业天坑群国际科考探险队”抵达广西乐业后,随即赶赴本次科考探险的重点目标、离县城21公里的喀斯特大漏斗——大石围天坑。科考队首次用直升机对乐业天坑群进行了空中探察,此次探察证实了乐业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科考队在前往大石围天坑半路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化石山,专家们随手捡起一块石头,上面都留有许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动物化石。时隔几亿年,通过剖面仍然可以清晰看到动物
的内在结构。科考队的专家认定这些大部分是腔肠类动物,可能是单体珊瑚的化石。它们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当时这里的气候适中,海水比较浅,生活着包括珊瑚在内的大量的腔肠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古生物的地质环境很有意义,它们是华南地区由海洋变成陆地期间全部变化的极好的见证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宋林华研究员说,这个化石是一种划时代的象征性的化石,它在全世界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地质意义。
9日,专家们在科考第一站地下溶洞熊家洞西洞发现了三种洞穴生物,为正式科考取得一项重大成果。有关专家现场采集了生物标本,并将带回北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春光教授介绍,这些是典型的洞穴生物,它们的身体透明,消化道都可以看到,基本上丧失了视力,只留一个小黑点,但触觉都很发达。其中一形似蟋蟀的生物触角是其体长的四五倍。虽然它看不见人,但要抓它也是很困难的。当它感觉到人手时会一下子蹦到很远的地方。另两个物种属无脊椎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