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决定将今后10年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重点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今天结束的中意环保合作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能源界一次公布了59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项目,涉及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和地热开发等,引起了近300位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意大利环境部全球环境司司长科罗多·克里尼说:“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有能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这些领域同中国开展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问题,实现了能源总量的供求平衡。但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能源约占75%,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为此,中国近年来适时调整能源发展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多方鼓励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以年均7.2%的速度递增,综合能源与电力消费的增幅将分别达到3%和6%。
按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由现在的300万吨标准煤上升到4300万吨标准煤,约占当时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海洋能的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虽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这对海外投资者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对外开放能源领域,吸引了大批海外投资者。电力行业是中国吸收外资最多的能源部门,外商投资总额达到172亿美元,涉及火电、水电、热电联产、核电等多种电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外资工作刚刚起步。优先合作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海洋能技术、氢能技术等。
目前,由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发起的“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计划”已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试点国家。亚洲开发银行也已在中国启动了包括蔗渣发电和太阳能利用在内的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
(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