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虽经连番抢救,依然回天无术。昨天中午11时15分,体重仅500克的小猎豹心力衰竭,上海野生动物园兽医要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停止对其抢救,并将其运回设在动物园内的兽医医院。
小猎豹的“夭折”,有一个可能被忽视的因素,即人医和兽医长期“互不相干”导致的尴尬局面。由于信息不沟通,医技不交流,导致兽医虽然熟悉动物生命特征,但医技尚有一定的欠缺。而人医虽然有高超的技术,但苦于不熟悉动物生命特征,不能更有效地“对症”治疗。
死因疑为心力衰竭
前天晚上,经过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内科、肾外科等科室专家的会诊,由于小猎豹的血样饱和度极不正常,被确诊患了肾功能衰竭症,于是对其进行常规的腹膜血液透析处理。经过2个小时的腹膜血液透析处理,小猎豹病情有了转机,开始能用嘴舔护士滴的水,并会痛苦地发出几声呻吟。
然而好景不长,昨天凌晨2时,小猎豹呼吸开始衰竭。此时,连夜对小猎豹病情进行观察的儿科医院内科主任徐虹教授一直用听诊器监测小猎豹的心跳,测出是每分钟总在50-60跳之间,而正常猎豹的心跳应该在每分钟100跳左右,小猎豹的心跳明显过慢,有心力衰竭的可能。为了进一步确诊病情,昨天上午8时左右,医院准备抽血化验,但此时小猎豹的血液已经在体内疑固,即使用最细的针头抽血,也已无济于事。参与抢救的专家一致认为,小猎豹的生还可能性很小。
到了中午11时,小猎豹的呼吸进一步衰竭,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了,徐虹教授等专家再次会诊后认为,小猎豹已经是多个脏器衰竭,脉搏微弱,生还基本无望,并立即把会诊结果通知了在场的野生动物园兽医。兽医表示同意对其停止抢救。
跨领域合作应加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儿科医院已经介入了多个动物疾病的医治,如猩猩的肠梗阻、老虎的骨折等。这些普通的动物疾病为什么兽医都不能医治呢?有知情人告诉记者,目前国际惯例是,兽医对动物不设立科研项目,对动物的诊疗也往往停留在抗感染、止腹泻处理等一些最基本的治疗,动物一旦发生威胁生命的疾病,或者要对动物动大手术,只能寻求人医帮助。
而人医无论是对动物实验,还是进行科研攻关,都是针对人的疾病而展开的,对动物的生命特征了解基本上是脱节的。如在这次对小猎豹的抢救中,医院用B超对小猎豹的肾脏进行检查,只知道小猎豹的肾脏有点大,但究竟大多少,大家心里都没底,最后只能再去摸一下另外一只正常小猎豹的肾脏,才诊断其肾脏有疾患。所以医院只能用一个“估计”的词汇,来判断什么疾病对小猎豹的危害最大。
有鉴于此,徐虹教授昨天向记者表示,加强人医与兽医之间的医技合作,是提高兽医医技的捷径,也是人医了解动物生命特征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开展对动物疑难杂症的诊疗,更好地保护动物。
据悉,儿科医院将打破这种国际惯例,在人医和兽医合作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如邀请兽医参与人医对动物解剖实验,参与医技交流,同时对人医也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对动物疾病的分析和科研,以提高对动物疾病诊疗的水平。作者:□记者朱国荣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