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户网站违法广告发布率0.72%,高于媒体平均水平
打开一些门户网站或医药健康垂直网站,经常会看到诸如“治疗皮肤病新突破”、“征服牛皮癣、肝炎”一类涉嫌违法的医药或医疗广告。一位业内人士报料,门户网站一边重点转载打击非法网络广告的文章,一边却充斥非法医药广告;健康网站原本是为传播健康咨询和服务为目的,但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却靠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生存,误导消费者。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依据呢?记者试图联系几大知名网站,但这样的采访要求大多被拒绝,要么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
目前,药品广告审查、监管涉及两大部委,审查权归SFDA,违法处罚权划在国家工商总局名下。权威的监管机构又是如何认定的呢?
北京市工商局广告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仅1月在某知名门户网站上存在涉嫌违法的广告就达到10例,涉嫌违法率为0.72%.像这种公众关注的大型门户网站尚有一定比例的涉嫌违法广告,那些中小型网站要有多少违法广告存在呢?
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网络广告违法主要集中在药品类
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月31日,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共监测北京电视、广播、平面和网络媒体广告117725条,其中涉嫌违法广告369条,涉嫌违法广告发布率0.31%,比上月降低了0.3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对北京地区24套电视节目、13套广播节目、15家报纸和10家网站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广告93391条,其中涉嫌违法广告357条,涉嫌违法率0.38%。10家网站中有一家门户网站涉嫌违法广告10条,发布率高达0.72%,远高出媒体监测平均数量。
监测还显示,与去年12月相比,今年1月份,在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和人用药品这三类重点行业的广告发布量、涉嫌违法量和涉嫌违法率都明显下降,但违法问题仍居前列。医疗服务类的涉嫌违法率明显下降,但涉嫌违法量仍然高居榜首。如此多的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部分广告未经过审批
据SFDA有关人士介绍,医疗药品广告的审批主要分声音、电视和文字三个方面。目前为止,审批的以文字广告居多,声音和电视方面的审批数量相当的少,基本上没有,大部分播出的医疗药品广告是未经过审批的,是违法广告。“实际上,SFDA在打击违法广告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但药监部门行政职责是审批和监测,广告市场环境需要多部门以及媒体等社会多方面配合。”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违法广告监管力度,监测从未停过,也不断对外公告,但许多平面媒体仍然敢于“顶风作案”,更不用说流量很大的网络广告。
实习生 王婉婷 本报记者 李宗品
■探源&建议
人大代表:违法广告处罚力度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孙学明提出“关于加快《药品、保健品广告法》立法的议案”中指出,按照当前《广告法》1-5倍罚款规定,违法企业即使按实际几万元的广告费,缴纳5倍罚款。由于广告的滞后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产生不良影响,由虚假广告产生的利润可能是区区5倍罚款的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而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是几万元所能抵消的。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龙致贤曾指出,“没有把造假者罚得倾家荡产的决心,就难以保证监管到位。”在担任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时他就曾提出“医药不能做广告”的建议。
业内:政府监管手段相对落后,应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违法网络广告的成因,飞华健康网站的CEO王闲毅分析,一些违法医疗药品广告,由于没有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无法在电视台或广播电台播出,于是就把违法广告放到了管理并不严格的网站上。由于政府方面的监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网络违法医药广告,往往采取国家监控手段无法捕捉的弹出式Flash广告形式;还有的网络虚假医药广告采取多重链接的形式,点击第二级链接还很规范,但进入第三级、第四级链接时,其真正面目便暴露无遗,但是第三级、第四级链接是目前的监控手段还无法顾及到的。
就算有些网站政府发现,要对其进行处罚时,这些网站往往就找不到应该负责的人员或者干脆人去楼空,处罚相当困难。某些健康网站不应贪图眼前利益,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健康网站可以通过医疗资讯、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声讯电台等多种方式获取利益,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行。
实习生 王婉婷 本报记者 李宗品
(注:上述统计数据源自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