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李雯张小军)18日,日本技术试验卫星8号随H2A火箭成功升空,这是日本航天业“屡败屡战”之后的一次成功。自1970年日本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日本航天的命运一波三折。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日本为何要坚持发展航天呢?
世纪之交,H2火箭数次发射失败,美国因此取消了使用日本火箭发射卫星的计划。与火箭一样,日本航天器的事故率也颇高,这包括环境监测卫星“绿色2号”提早报废、“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电路故障……
面对这些失败,日本政府的反应是增加投资,坚持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开发。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
首先,日本一直把成为政治大国作为努力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专心发展经济,逐渐由战败国步入富国的行列。然而,经济大国并不等同于政治大国,而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是政治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日本死抱住航天不肯撒手。
其次,日本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拥有自己的间谍卫星前,搜集情报主要依靠购买美国的商业卫星图片,此举不仅耽误时间,还容易暴露意图。
第三,航天业潜在的经济价值诱人。国际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目前已经相当可观,一项调查显示,仅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每年就将带来90亿欧元的效益。日本对航天业的经济价值评估极高,认为它将是社会基础性资源之一。日本航天专家曾反复强调,发展航天事业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国家和国民利用航天技术就像使用水电和因特网一样。
第四,日本把航天作为民族团结的强心剂。日本H2A火箭发射连续失败后,日本人一度对本国的航天业产生了信任危机。随着近两三年发射成功率提高,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
“屡败屡战”的日本航天业不满足于现在的一点点成绩,它们还有更大的野心。
日本计划2006年发射探月卫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可供人停留的国际月球基地。日本还计划把研制中的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改造成载人飞船。到2015年,完善转移飞行器密封舱回收技术。另外,日本计划研制与俄罗斯“联盟”号类似的载人飞船。
来源:新华网